[发明专利]负极以及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4403.4 | 申请日: | 200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广濑贵一;川濑贤一;野口和则;藤井敬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4/02;H01M2/36;H01M4/62;H01M4/64;H01M10/40;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以及 二次 电池 | ||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包含与2008年4月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 权专利申请JP 2008-100186中的披露内容相关的主题,将其全部内 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负极集电体上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 以及包括该负极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广泛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摄像机、移动电 话以及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并且强烈要求减少它们的尺寸和重量 以及实现它们的长寿命。因此,作为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源, 已经开发了一种电池,尤其是能够提供高能量密度的轻量化二次电 池。
特别地,利用锂的嵌入和脱嵌用于充电和放电反应的二次电池 (所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极其有前景的,因为与铅电池和镍镉 电池相比,这样的二次电池提供了更高的能量密度。
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液。负极在负极集电 体上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有助于充电和放电 反应的负极活性物质。根据需要负极活性物质层可以包含其他材料 如负极粘结剂。已知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存在不同尺寸(大小)的 细孔(空隙),如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293899 和2004-071305中所描述的。
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已经广泛使用碳材料。然而,近年来,随 着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高性能和多功能被开发,要求电池容量的进一 步改善。因此,已经考虑使用硅等代替碳材料。由于硅的理论容量 (4199mAh/g)显著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372mAh/g),因此期待 电池容量由此被大大地改善。
在使用硅粉末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使用涂覆法、烧结 法等作为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方法,如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 请公开号11-339777和11-339778中所描述的。在涂覆法中,在制 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负极粘结剂等的浆料以后,用该浆料涂布负 极集电体的表面,然后干燥所得物。在烧结法中,在用上述浆料涂 布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并干燥所得物以后,提供热处理(烧成)。在 其中使用涂覆法或烧结法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在涂布浆料后进行压 制。
然而,在其中使用硅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在充电和放 电时负极活性物质层强烈地膨胀和收缩。因此,负极活性物质层可 能会从负极集电体上脱落。而且,在充电和放电中,邻近的负极活 性物质相互碰撞从而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产生应变(内部应力)。 因此,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表观厚度会增加。从而,在获得高容量的 电池容量的同时,存在作为二次电池的重要特性的循环特性降低并 且其厚度非期望增加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高性能和多功能被日益开发,并且 电力消耗倾向于增加。因此,频繁重复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由 此循环特性易于被降低。因此,已期望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进一 步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正常装载二次电池并安全地使用便携 式电子装置,抑制与重复使用相关的二次电池的厚度增加也是重要 的。
考虑到上述,在本发明中,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循环特性和 膨胀特性的负极和二次电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在负极集电体上具有 多个细孔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 性物质和负极粘结剂,并且通过水银渗透技术(mercury penetration technique)测量的进入多个细孔中的水银浸入量(mercury intrusion) 的变化率的分布在30nm~10000nm的孔径范围内显示出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 液的二次电池。该负极包括在负极集电体上具有多个细孔的负极活 性物质层。该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负极粘结剂。通 过水银渗透技术测量的进入多个细孔中的水银浸入量的变化率的 分布在30nm~10000nm的孔径范围内显示出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锭单控制智能空气包覆纱机
- 下一篇:大型真空镀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