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传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3844.2 | 申请日: | 200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3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G06F1/32;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计算机系统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传输系统,具体地说指一种针对用于计算机系统的蓝牙系统的传输系统,用于在符合现有规范的情况下,在蓝牙系统的主端与装置端之间的传输采用周边组件互连标准或快速周边组件互连标准,以达到省电的目的,并可进一步结合其它装置,以减少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最早是由移动电话制造商(爱立信)为联接移动电话与便携式装置所开发的。由于蓝牙技术具有低价位、低功率消耗、可提供语音数据传输等优点,因此其应用范围已由移动电话扩展至计算机系统、家用多媒体、游戏机等。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用于计算机系统的蓝牙系统10的示意图。蓝牙系统10可简略地分为主端100及装置端102,两者之间通过传输接口104互连。主端100可被视为蓝牙系统10的软件部分,为求简洁仅绘出第一连接单元106及蓝牙驱动单元108;而装置端102可视为蓝牙系统10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第二连接单元110及蓝牙模块112所组成。在蓝牙系统10中,蓝牙驱动单元108用于执行蓝牙驱动程序,而第一连接单元106则可将相关结果或指令通过传输接口104传送至第二连接单元110;相对地,第二连接单元110也可将蓝牙模块112的执行结果通过传输接口104传送至第一连接单元106,以供计算机系统执行后续处理。
为了推广蓝牙的使用,相关国际组织已制订了蓝牙技术的国际标准与规范,作为设计或制造蓝牙相关装置的依据。举例来说,传输接口104需符合“主机控制器接口”(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的规范,而应采用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规格。其中,UART规格针对移动电话的最初设计,而USB规格则是为了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而开发的,其是在UART协议上迭加USB协定。
在现有技术中,USB是一种“被动式”界面,也就是,主端100需定期轮询(Poll)装置端102,以确保两者间的正常连接。在此情形下,除了会造成额外的数据往返外,还会造成耗电量的增加,特别不利于便携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传输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传输系统,包含有主动式传输接口、主端及装置端。该主端包含有蓝牙驱动单元,用于执行蓝牙驱动程序,并产生相对应的蓝牙驱动指令;第一主动式连接单元,耦接于该主动式传输接口,用于通过该主动式传输接口输出该蓝牙驱动指令或接收蓝牙处理结果;以及中介单元,耦接于该蓝牙驱动单元与该第一主动式连接单元之间,用于将该第一主动式连接单元仿真为通用异步收发器,以将该蓝牙驱动指令传送至该第一主动式连接单元。该装置端包含有蓝牙模块,用于根据该蓝牙驱动指令,执行蓝牙射频及基频处理,以产生该蓝牙处理结果;以及第二主动式连接单元,耦接于该主动式传输接口与该蓝牙模块之间,用于通过该主动式传输接口输出该蓝牙处理结果或接收该蓝牙驱动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用于计算机系统的蓝牙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传输系统结合其它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蓝牙系统
100、200、300 主端
102、202、302 装置端
104、214 传输接口
106、306 第一连接单元
108、202、302 蓝牙驱动单元
110 第二连接单元
112、210、310 蓝牙模块
20、30 传输系统
204、304 主动式传输接口
206、306 第一主动式连接单元
208、308 中介单元
212、312 第二主动式连接单元
316 无线局域网络驱动单元
318 无线局域网络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3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屏幕电子装置
- 下一篇:锑杂料熔炼方法及熔炼用反射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