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双极均配有灭弧罩的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5829.5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6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俊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H01H9/34;H01H8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漏电 保护 功能 双极均 配有 灭弧罩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路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漏电保护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由于断路器的体积小,特别是超小型多功能漏电断路器的体积更小,只有一个模数,即宽度为18mm,要在这么小的体积内部设计更多的零件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断路器的测试按钮一般设计都非常复杂,在这么小的空间内设计非常复杂的按钮装置,就势必占用了更多的空间,传统的灭弧罩都是只有单层结构,较薄,导致灭弧罩体积都非常小,由于灭弧罩的灭弧效果与其体积是成正比的。较小体积的灭弧罩散热慢、冷弧、灭弧的效果不好。而且以前人们在设计时,总是走不出设计一个复杂按钮的怪圈,都是沿着这种习惯性思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双极均配有灭弧罩的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双极均配有灭弧罩的断路器,包括线圈,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位于线圈的一端,线圈下面的静触头与引弧板之间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与空腔配合的灭弧罩,灭弧罩由若干格栅卡片板和安装于卡片板两端的侧面卡片板构成,所述的格栅卡片板按照纵向分隔设置,灭弧罩为连体L形状或分体矩形组成的L形状,L形灭弧罩分为L极面上、N极面下两部分,L极面体积大于N极面体积;
灭弧罩的背面还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小灭弧室,灭弧室里设置有为N极灭弧的灭弧罩。
该断路器内还设置有按钮、手柄,按钮的底端顶在金属弹片上表面,金属弹片为弯折状,金属弹片底端固定在断路器上,金属弹片的另一端可与导电柱相触碰,导电柱与第一导线电连接、金属弹片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第一导线另一端与短路检测线圈5电连接,第二导线与漏电试验电阻电连接。
金属弹片为铜材料。
所述的金属弹片为U形。
手柄通过U形连杆连接在跳扣上,跳扣固定在支座上,支座的一端顶有弹簧,动触头通过扭簧卡在跳扣的支座上,动触头连接在零序互感器上,零序互感器与热元件相连,同时,热元件连接在引弧板上,锁扣通过扭簧活动连接在跳扣的支座上,锁扣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末端钩在热元件上。
跳扣上连接有一个指示件,指示件上有两个指示区。
热元件底端引弧板的一侧顶有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灭弧罩体积是传统的灭弧罩体积的若干倍,同时,还对零线灭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灭弧、冷弧效果非常好。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安装方便,特别适合超小型多功能漏电断路器内部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断路器拆去盖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断路器拆去底壳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灭弧罩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双极均配有灭弧罩的断路器,包括线圈,零序互感器28,零序互感器28位于线圈的一端,线圈下面的静触头19与引弧板22之间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置有与空腔配合的灭弧罩3,灭弧罩3由若干格栅卡片板和安装于卡片板两端的侧面卡片板构成,所述的格栅卡片板按照纵向分隔设置,灭弧罩为连体L形状或分体矩形组成的L形状,L形灭弧罩分为L极面上、N极面下两部分,L极面体积大于N极面体积;
灭弧罩3的背面还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小灭弧室,灭弧室里设置有为N极灭弧的灭弧罩。
该断路器内还设置有按钮11、手柄13,按钮11的底端顶在金属弹片10上表面,金属弹片10为弯折状,金属弹片10底端固定在断路器上,金属弹片10的另一端可与导电柱2相触碰,导电柱2与第一导线32电连接、金属弹片10与第二导线31电连接,第一导线32另一端与短路检测线圈5电连接,第二导线31与漏电试验电阻电连接。
金属弹片10为铜材料。
所述的金属弹片10为U形。
手柄13通过U形连杆连接在跳扣16上,跳扣16固定在支座上,支座的一端顶有弹簧18,动触头27通过扭簧卡在跳扣16的支座上,动触头27连接在零序互感器28上,零序互感器28与热元件相连,同时,热元件连接在引弧板22上,锁扣17通过扭簧活动连接在跳扣16的支座上,锁扣17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的末端钩在热元件上。跳扣16上连接有一个指示件,指示件上有两个指示区。热元件底端引弧板22的一侧顶有弹簧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俊,未经李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58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