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元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10833.2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8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洪;曾雷英;马跃飞;黄志萍;宋阜;罗小成;黄镇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52;H01M4/50;H01M4/04;H01M10/36;H01M10/40;C01G1/02;C01G5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宁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多元 复合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功能材料及高能电池技术,具体地说,涉及多元 金属氧化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MP3、 MP4等的迅猛发展,能源市场对可再生的、高容量、高功率、长寿命 的电池需求量越来越大。锂离子电池是迄今为止已经实用化的电池中 电压最高、能量密度最大的电池,具有良好的发展背景。
在目前已产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具备生产工艺简单, 放电容量大,循环性能好的优势,已牢牢占据了大部分的锂离子二次 电池市场。但是LiCoO2材料也具有如下缺点:一是钴属于稀有金属, 在地壳中含量较少,价格较高,二是LiCoO2的安全性能还存在缺陷, 特别在过充条件下(≥4.2V),材料不稳定容易和电解液发生反应, 导致电池起火爆炸,不利于使用在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电池领域; 此外LiCoO2理论容量为274mAh/g,但实际可逆容量为145mAh/g左 右,限制单体电池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寻找价格低廉、环保、容 量更高、安全性能更好的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 略意义。
与LiCoO2材料相比,多元正极材料锂锰钴镍氧体系具有比容量 高,抗过充性能好、热稳定性能优秀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材料的三 种组分中,各种元素对材料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镍Ni元素的含量 与材料的容量相关,Ni元素含量越高,整个多元复合材料体系的克 容量越高,但是Ni含量过高整个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将会下 降;钴Co元素含量与材料的层状结构发育及电导率相关,Co元素含 量越高,整个正极材料体系电导率越高,材料的层状结构越好,但是 Co含量过高就会增加多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成本,同时材料的热稳定 性也会下降;多元正极材料中锰Mn元素的含量和材料的热稳定性相 关,Mn含量越高材料的循环性能越好,热稳定性越高,但是Mn元素 越高,将导致材料容量降低,并最终会转化为不稳定性Mn3+,影响材 料体系的循环性能。目前分别针对多元正极材料体系的这些特性,已 商业生产了综合性能良好的LiNi1/3Co1/3Mn1/3O2和稳定性能良好的 LiNi0.4Co0.2Mn0.4O2材料。但是这两种材料受目前电池市场的限制(充放 电窗口3-4.2V),克比容量都和LiCoO2相比没有优势甚至略低,不 能满足提高材料克容量的需求。
高镍(0.5≤Ni含量≤1)三元材料是目前唯一一种在3-4.2V 充放电窗口内放电容量超过LiCoO2的材料,其放电比容量最高可达 190mAh/g,但是由于Ni元素的价态变化较多(Ni+2、Ni+3、Ni+4)特 别是各价态下离子半径不同,导致材料在循环过程中晶格收缩比较 大,从而影响材料的循环性能,此外材料中Ni3+不稳定容易和电解液 发生反应也是导致材料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差的的主要原因。目前 对高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覆和掺杂手段上面,通过对三元体系 材料的再掺杂或包覆来改善材料晶体结构,隔绝材料本体和电解液的 反应,以期能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研究表明掺杂和包覆在一 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但是不能完全克服材料的循环 衰减。本发明旨在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改进入手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 性和热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元复合正极材料 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目前多元正极材料容量和稳定性的缺陷,提高 材料的比容量,同时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粒径,从而达到提高材料稳定 性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0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射频识别天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邦定装置和邦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