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8326.5 | 申请日: | 200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赖华林;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力兴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K13/04;C08K7/14;C08K3/26;C08K7/10;C08K3/3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吕晓蕾 |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聚苯硫醚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复合聚苯硫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是分子链中含硫的芳族结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温稳定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良好的电学性能。但由于聚苯硫醚的高结晶特征,其硬、脆、韧性差、伸长率低和冲击强度低;在熔融过程中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黏度不稳定;无定形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涂覆性与着色性均不理想。这些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汽车、电子电器、机械及化工领域中的应用。需要提高其强度、韧性等性能,而基本不影响其原有的优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聚苯硫醚树脂的力学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聚苯硫醚树脂,所述复合聚苯硫醚树脂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制备:35-60%重量聚苯硫醚;30-50%重量玻璃纤维;5-30%重量碳酸钙晶须;1-5%重量白云母粉;1-5%重量滑石粉;0.1-1%重量成核剂;0.1-1%重量抗氧化剂;0.1-1%重量润滑剂;和0.1-1%重量偶联剂。
其中所述碳酸钙晶须为文石型碳酸钙,其长度为50-80μm,直径为0.5-1.2μm。
其中所述白云母粉为单斜晶系假六方薄片状白云母晶体的粉末。
其中所述滑石粉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
其中所述成核剂选自苯甲酸钠、苯甲酸钙、NC-4[二(对乙基苯亚甲基)山梨醇]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1,3,5-三(4-叔丁基-3-烃基-2,6-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与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的混合物、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烃基苯丙酰胺)与季戊四醇双二亚磷酸二(2,4-二叔丁基苯基)酯的混合物、4,4’-硫代双(2,6-叔丁基苯酚)中的任一种。
其中所述润滑剂选自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钠、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其中所述偶联剂选自4-氨基苯磺酰基二(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异丙酯、三(N-β-氨乙基-β-氨乙基)钛酸异丙酯、苯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复合聚苯硫醚树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混合器中预混合除玻璃纤维外的其他原料;b.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预混合原料;c.预混合原料挤出机头后,从玻纤口加入玻璃纤维;和d.冷却和造粒。
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先加入聚苯硫醚,接着加入液体原料,预混2-3分钟,然后加入除玻璃纤维外的其他原料,继续混合3-6分钟;
在所述步骤b中,一区温度为260-270℃,二区温度为280-290℃,三区温度为290-300℃,四区温度为290-300℃,五区温度为280-290℃,六区温度为280-290℃,机头温度为280-290℃,在料筒中的停留时间为1-2分钟,熔体压力为10-30MPa。
本发明复合聚苯硫醚树脂拉伸强度大于160MPa,弯曲强度可达210MPa,弯曲模量可达1.0×104MPa,热变形温度可达270℃以上,满足苛刻环境的使用要求,可广泛用于电子电器,汽车,航空、宇航,石油,化工、军工、家电、精密机械零部件等领域。同时,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本发明所使用的玻璃纤维为无碱无捻合股粗纱且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长玻璃纤维,其单丝直径为10-14微米,来源于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力兴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力兴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83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