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卷绕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6412.2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强;王强;张东南;王俊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8 | 分类号: | H01M1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睿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卷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电池卷绕系统,包括:用于带动第一极片(120)和第二极片(220)走带以进行卷绕的卷绕装置(300)、用于传送第一极片(120)到所述卷绕装置(300)并在相应位置将其切断的第一传送装置(110)、用于传送第二极片(220)到所述卷绕装置(300)并在相应位置将其切断的第二传送装置(210),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工作并能够输入用户指令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0)包括: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检测信息的第一状态监测装置;所述第二传送装置(210)包括: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检测信息的第二状态监测装置;当所述第一状态监测装置或第二状态监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极片(120)或第二极片(220)出现异常的时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仅缠绕异常的第一极片(120)或第二极片(220),并切去相应的异常的所述第一极片(120)或第二极片(2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监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极片(120)的走带长度的第一走带长度检测装置(160),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极片(120)上极耳的第一极耳检测装置(150);
所述第二状态监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极片(220)的走带长度的第二走带长度检测装置(260),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极片(220)上极耳的第二极耳检测装置(2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带长度检测装置(160)包括:第一检测转轮和第一脉冲计数器;所述第一极片(120)走带带动所述第一检测转轮转动,当所述第一检测转轮转动一个圆周,所述第一脉冲计数器发出特定数量的脉冲;
所述第二走带长度检测装置(260)包括:第二检测转轮和第二脉冲计数器;所述第二极片(220)走带带动所述第二检测转轮转动,当所述第二检测转轮转动一个圆周,所述第二脉冲计数器发出特定数量的脉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一故障标志识别装置(130),用于识别预先设定在所述第一极片(120)上的故障标志;
所述第二状态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故障标志识别装置(230),用于识别预先设定在所述第二极片(220)上的故障标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标志为贴附在所述第一极片(120)或第二极片(220)上的色带;所述第一故障标志识别装置(130)和第二故障标志识别装置(230)分别采用:色标识别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池卷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0)还包括:第一补偿电机(140),用于沿所述第一极片(120)走带方向的正向或者反向,带动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10)上的切刀移动。
7.一种电池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卷绕步骤:卷绕装置(300)带动,从第一传送装置(110)传送来的第一极片(120),和/或,从第二传送装置(210)传送来的第二极片(220)走带以卷绕成卷;
切断步骤:切断所述第一极片(120)和第二极片(220)中至少一个;
极片检测步骤:检测第一极片(120)和第二极片(220)是否异常,如果正常,则所述卷绕步骤中,同时缠绕第一极片(120)和第二极片(220),并在卷绕到特定的长度的时候,执行所述切断步骤,切断所述第一极片(120)和第二极片(220);如果异常,则所述卷绕步骤中,仅缠绕该异常极片,直到正常为止,执行所述切断步骤,仅切断该异常极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减速步骤:当被所述卷绕装置(300)带动的极片接近需要进行切断的位置时,降低所述卷绕装置(300)带动的走带速度;
停止步骤:所述卷绕装置(300)停止带动的走带;
补偿步骤:以所述第一极片(120)走带方向同向或者反向的方向带动第一传送装置(110)上的切刀移动,以调整到最佳的切断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64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心磨削加工测控系统及相应的无心磨削加工方法
- 下一篇:组群式密码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