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04325.3 申请日: 2009-07-13
公开(公告)号: CN101601355A 公开(公告)日: 2009-12-16
发明(设计)人: 肖崇刚;陈国康;马冠华;易龙;窦彦霞;董国菊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3/00
代理公司: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韶红
地址: 400716***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生物多样性 防治 烟草 黑胫病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作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的一种土传病害,其病原物在土壤中可连续存活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加上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烟草以连作的模式进行种植,常导致烟草黑胫病的大发生,致使烟区平均损失在10%~15%,重病田达90%,甚至绝收,给我国乃至世界烟草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统理论防治烟草黑胫病最有效的办法是轮作,但适宜种烟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轮作的需要,再者,如果烟田难以固定,需年年选田,由此给烟叶基地建设工作带来困难,而频繁换作物,烟农也难以接受。由于没有理想的预防措施,往往在病害发生后普施化学药剂,导致土壤板结,农药残留,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影响烟叶品质,不符合“绿色农业、绿色烟草”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方法是:冬季种植绿肥黑麦草;在烟株大田生育期间作黄豆或绿豆等收益高的远缘经济作物;烟株大田生育期施用具有良好控病效果的生防菌剂绿康微。

本发明通过下列措施实现:

(1)田园清洁:烟叶收获结束后15~20天内,拔除茎秆、清除病残体;

(2)种植绿肥:10月中旬种植绿肥黑麦草,播种量3kg/亩,次年4月上旬进行牛犁翻压;

(3)间作黄豆或绿豆:5月上旬烟苗移栽前一周播种黄豆,或5月底播种绿豆,间作采用4行烟+1垄黄豆或绿豆模式,黄豆或绿豆的行距30cm、窝距25cm,每穴播种3~4粒,播深4~5cm,覆土,每垄种植黄豆或绿豆3行;

(4)生防菌剂的施用:生防菌剂绿康微按100倍液浓度,采用灌根方式在烟草移栽期、团棵期、旺长期各施用一次。

所述生防菌剂绿康微为内生芽孢杆菌,活菌数≥2.0亿/克,由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可很好地控制烟草黑胫病,黄豆、绿豆模式烟田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90.5%、95.5%,同时可改善土壤环境,避免化学防治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试验田面积100亩,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田园清洁:烟叶收获结束后15~20天内,拔除茎秆、清除病残体;

(2)种植绿肥:10月16~20日种植绿肥黑麦草,播种量3kg/亩,次年4月9~11日进牛犁行翻压;

(3)间作黄豆或绿豆:用多年种植的当地良种,烟苗移栽前一周(5月8日)播种黄豆,或5月30~31日播种绿豆,间作采用4行烟+1垄黄豆(或绿豆)模式,黄豆(或绿豆)的行距30cm、窝距25cm,每穴播种3~4粒,播深4~5cm,覆土,每垄种植黄豆(或绿豆)3行;

(4)生防菌剂的施用:生防菌剂绿康微按100倍液浓度,采用灌根方式在烟草移栽期、团棵期、旺长期各施用一次。

对照田:不种植绿肥及黄豆(或绿豆),大田施用清水作空白对照,采用烟叶生产的常规耕作管理措施,如冬季不清除病残体,大田期施用2次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由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按400倍液灌根施用)。

对烟草黑胫病进行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田相比,黄豆(或绿豆)间作烟田的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田,黄豆4+1间作模式的相对防效达到90.5%,绿豆4+1间作模式的相对防效则高达95.5%。通过对试验烟田黄豆、绿豆的产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黄豆烟田的亩产量平均可达278.6kg;绿豆烟田的亩产量平均可达316.8kg。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间作条件下黄豆、绿豆的长势好结荚多,亩产量较一般种植条件下偏高。黄豆烟田的总收益实际增收平均为33.8元/亩;绿豆烟田的总收益实际增收平均为86.4元/亩。生物多样性处理田在冬季清除病残体、种植绿肥黑麦草等农业措施基础上,采取黄豆、绿豆间作,并针对性地施用黑胫病拮抗菌剂“绿康微”的生物多样性控病模式,能有效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危害,经济效益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4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