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银铜杆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3082.1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4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明;李晓东;牟遗兴;李春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鸽牌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4 | 分类号: | B22D11/04;B22D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12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银铜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冶金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银铜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银铜排由于加入了微量的银而在耐磨、耐热蚀、硬度等机械性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加强,且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导电率,现有的含银铜排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高纯阴极电解铜板及回料,加银配料;2)使用立式半连续GYT-750型熔炉熔铸铜锭;3)锯切成型;4)天然气炉加热;5)2000吨水封挤压成坯料;6)Φ400型冷轧机冷轧;7)车底式退火炉退火;8)酸洗,轧尖;9)30吨冷拉机冷拉成成品。
从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常规方法步骤繁多,特别是其包括退火、酸洗等环节,会在产品的表面产生氧化残留物等,会增大产品的接触电阻,过厚的氧化物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通过或在局部产生电流密度过大的问题,从而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生产方法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成品率也不高。
总之,有必要对传统含银铜杆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研究出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约资源,成品率高的含银铜杆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含银铜杆的制备方法,能克服现有技术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成品率不高,产品表面有氧化残留物的难题。
本发明的目的于提供一种含银铜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上引工频炉冷却水的水量,使水压保持在0.26Mpa~0.3Mpa的范围之内,温度保持在26℃~32℃的范围之内,所述上引工频炉安装有铜结晶器;
2)设定引杆节距为6mm~7mm,引杆速度为0.4m/min~0.55m/min;
3)将按含银量比例配比的铜和银放入工频炉中进行溶化,炉温控制在1120℃~1135℃的范围之内,在工频炉的保温炉及过渡仓的铜液表面覆盖石墨磷片,在炉子的熔化炉的铜液表面覆盖优质木炭;
4)进行引杆,温度控制在1120℃~1135℃的范围之内,引杆速度保持在0.4m/min~0.55m/min的范围之内,引杆得到成品。
进一步,在步骤4)中,在步骤4)中,在引杆的同时不断加入铜和银,以保持含银量和铜液的液面不变;
进一步,采用高纯阴极电解铜板TU0、TU1或TU2,银锭IC-Ag99.99为原料。
另外,加入的含铜原料还包括回料,所述回料为已熔炼过的铜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
上述铜银合金的熔炼温度在1120℃~1135℃之间,在此温度下铜银合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铸造性,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晶组织和结晶质量;
设定引杆节距为6mm~7mm,引杆速度为0.4m/min~0.55m/min,能够保证铜液在引杆的附近很快凝固,形成的晶体内部组织细密、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相对于原有的含银铜排生产技术,由于减少了退火、酸洗等工艺环节,其能源消耗和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而产品质量和成品率大大提高;
2.由于在银铜溶液上覆盖了木炭和石墨磷片双层物料,很好地隔离了银铜溶液和空气的接触,微量的氧有可能会渗透到银铜溶液中,与铜发生反应产生氧化铜,而石墨磷片能与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产物P2O5为气体可挥发逸出,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银铜溶液中的氧含量极低,几可忽略不计,其制得的产品表面没有氧化残留物;
3.通过本方法生产出的含银铜杆在耐磨、耐热蚀、硬度等机械性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加强,且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导电率,其强度高、平直度好、抗蠕变能力强。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鸽牌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鸽牌电工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3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隔离激光冲击强化双面对冲装置
- 下一篇:小型垃圾处理分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