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三元催化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02393.6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烜;江黎明;邱利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4/02 | 分类号: | C08G64/02;C08G64/3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脂肪 聚碳酸酯 三元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三元催化剂。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煤炭等化学燃料被大量使用,二氧化碳作为燃烧和代谢的最终产物被大量释放,造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大,以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产生。因此,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关注。将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得到的聚碳酸酯,由于存在可以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的酯键,用其制成的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开发适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多种催化剂可用于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合反应中。美国专利US3585168中采用烷基锌/含活泼氢化合物的催化剂获得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的交替共聚物,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活化与固定。
申请号为03105023.9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分子量脂肪族聚碳酸酯的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中三元催化剂由锌或铝盐、烷基锌和甘油组成。
申请号为98125654.6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稀土氧化物或其混合物和Ka>1×10-3的羧酸或挥发性无机酸制备稀土配合物,再将其与烷基锌复合制备组合催化剂的方法,实现了高分子量的环氧化物/二氧化碳的交替共聚物的合成。此方法虽然采用较为廉价的配体,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
申请号为98125655.4的中国专利和申请号为00136189.9的中国专利中均采用稀土配合物与金属有机物组成的组合催化剂在高压下使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在选定的溶剂中进行共聚合。虽然使用此方法获得高碳酸酯含量的聚碳酸酯,但所需聚合压力较大,聚合时间较长。
申请号为200610093906.8的中国专利中采用摩尔比为1∶10∶20的稀土氯化物、甘油、烷基锌作为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合反应的催化剂。此方法虽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三元催化剂,但并未涉及到聚碳酸酯的催化效率以及催化剂的脱除和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的用于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三元催化剂。
一种用于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三元催化剂,包括硼氢化稀土、烷基锌和甘油三组分。
所述硼氢化稀土的分子式为M(BH4)3,其中,M为稀土元素Y、La、Ce、Pr、Nd、Sm、Eu、Gd、Tb、Dy、Ho、Er、Yb、Lu中的一种,优选稀土元素Y或稀土元素Sm,以制得更高数均分子量和更高重均分子量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提高二氧化碳的固定率。选用含Y(BH4)3的三元催化剂制备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数均分子量超过40000、重均分子量超过110000,二氧化碳的固定率超过38%;选用含Sm(BH4)3的三元催化剂制备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超过38000、重均分子量超过96000,而且二氧化碳的固定率超过39%。
所述的烷基锌为二乙基锌、正丙基锌、异丙基锌、正丁基锌、异丁基锌或苄基锌。
所述的三元催化剂中,烷基锌为主催化剂,保证反应顺利进行以及产物的高交替结构;硼氢化稀土为助催化剂,提高反应催化效率;甘油为活性剂,降低反应活化能,缩短反应时间。将硼氢化稀土作为助催化剂,不仅增加了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稀土催化剂的种类,而且拓展了硼氢化稀土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硼氢化稀土、烷基锌、甘油的摩尔比为1∶5~30∶1.5~20,以保证制备的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超过19000、重均分子量超过49000,而且二氧化碳固定率超过39%。
一种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甘油和烷基锌加入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保护下陈化制得悬浮溶液;
(2)将硼氢化稀土加入有机溶剂中制得溶液,然后将此溶液加入到上述悬浮溶液中,在氮气气氛保护下陈化后得到白色三元催化剂悬浮溶液。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苯、正己烷、乙二醇二甲醚或丁醚。优选四氢呋喃或乙二醇二甲醚。
作为优选,所述的陈化温度为40~80℃,陈化时间为1~4小时。在此陈化温度和陈化时间范围内所制得的脂肪族碳酸酯数均分子量超过26000、重均分子量超过61000,而且二氧化碳固定率超过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