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O-反式-(3-氯-2-丙烯基)羟胺盐酸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02313.7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罗署;邵振平;石园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欧迅化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9/20 | 分类号: | C07C239/2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204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反式 丙烯 盐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方法领域,特别是一种合成O-反式-(3-氯-2-丙烯基)羟胺盐 酸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O-反式-(3-氯-2-丙烯基)羟胺盐酸盐,被广泛用于合成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如烯草酮、 吡喃草酮、噻草酮、苯草酮、丁苯草酮、环苯草酮等,该类除草剂是ACCase抑制剂, 是一种芽后选择性除草剂,对于大多数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目前用于合 成O-反式-(3-氯-2-丙烯基)羟胺盐酸盐的方法有:
吴迎晓等(农药,2004,43(3),113~114)介绍了这样一条合成路线:用乙酸乙 酯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对羟胺上的氮进行保护生成N-乙酰羟胺,然后再在碱性条件下 与反式1,3-二氯丙烯反应进行O-烷基化得N-乙酰基-O-(3-氯-2-丙烯基)羟胺,然后再用 盐酸水解、中和、萃取、成盐得到产品,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乙酸、乙醇的废水, 对环境有较大污染。
韩世栋等(浙江化工,2005,36(9),14~16)介绍了一种利用丙酮肟醚及O-烷 基酞酰亚胺水解合成烷氧基胺的工艺,丙酮肟醚水解需在精馏塔中不断精馏出丙酮以促 进反应的进行,其中还要加入共沸脱水剂如甲苯、己烷等帮助脱水,如何减少醚化及水 解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是工艺中的难点,否则会产生很多副产物导致收率下降,成本升 高,而且甲苯的使用与排放会对实验人员造成较大伤害,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
EP0121701介绍了一种利用苯甲醛与羟胺反应先生成苯甲醛肟,再与反式1,3-二 氯丙烯反应生成苯甲醛肟醚,再在丁醇存在下用浓盐酸回流水解得到产品,但苯甲醛的 市场价格较贵,从而导致了较高的生产成本。
US5488162介绍了一种以DMF为溶剂以NaH为碱使丙酮肟与反式1,3-二氯丙烯 反应生成丙酮肟醚,再在53~55℃减压下用过量的浓盐酸水解得到71%(以二氯丙烯 计)收率的产品,由于使用了NaH,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NaH遇水会发生剧烈 反应,生成大量氢气,因此,NaH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生产危险性。
US5585520介绍了一种O-(3-氯-2-丙烯基)丙酮肟醚在40~50℃、30~38mmHg 下以一定的回流比精馏水解,蒸出丙酮和一些盐酸水溶液,再低温下共沸脱水可得目标 产物,但此方法对于生产设备要求较高,较难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 生产过程无大量废水产生,更加安全、环保,而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的合成O-反式-(3-氯 -2-丙烯基)羟胺盐酸盐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合成O-反式-(3-氯-2-丙烯基) 羟胺盐酸盐的方法,其反应式如下:
先用丁酮肟或丙酮肟与反式1,3-二氯丙烯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在碱金属 氢氧化物(此处为氢氧化钠,也可采用氢氧化钾等)存在下进行反应,反应式为:
R=Me R1=Me,Et
然后再用盐酸水溶液进行水解,并回收丁酮或丙酮得目标产物O-反式-(3-氯-2-丙烯 基)羟胺盐酸盐,反应式如下:
R=Me R1=Me,Et
其合成步骤包括:
(1)在室温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酮肟、二甲基亚砜、碱金属氢氧化物;二甲基亚 砜的用量为酮肟重量的3~20倍,碱金属氢氧化物与酮肟的摩尔比为1.1~1.45∶1;
(2)将温度升到15~50℃,然后开始滴加反式1,3-二氯丙烯,反式1,3-二氯丙烯 与步骤(1)中所加酮肟的摩尔比为1.05~1.3∶1;
(3)滴加完成后,在反应温度为20~50℃下搅拌保温反应1~3h;
(4)冷却至室温,加烷烃类溶剂作为萃取剂对反应溶液进行萃取,萃取剂用量为 步骤(1)中所加二甲基亚砜重量的0.5~3倍,萃取3~5次,收集合并萃取层,蒸除萃 取层中的烷烃类溶剂分离出O-(3-氯-2-丙烯基)酮肟醚;
(5)将上述步骤(4)所得的O-(3-氯-2-丙烯基)酮肟醚与浓度为30~35%的盐酸 混合,所加盐酸与步骤(1)中所加酮肟的摩尔比为1.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欧迅化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欧迅化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轴数控弧齿锥齿轮铣刀盘刃磨机布局
- 下一篇:大型型材拉挤式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