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沉积类金刚石碳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8710.1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汪爱英;代伟;孙丽丽;吴国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46 | 分类号: | C23C14/46;C23C14/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0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离子束 装置 利用 沉积 金刚石 薄膜 方法 | ||
1、一种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包括有:阴极(1),阳极(2),所述阴极(1)和所述阳极(2)之间形成有电离区域(7),用于将可电离的气体引导进入所述电离区域(7)的气体供应通道(4),以及用于在所述电离区域(7)产生磁场分布的磁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上开设有一环形缝隙(13),从而将阴极(1)分割为处于环形缝隙(13)中间的第一阴极(11)和处于环形缝隙(13)外围的第二阴极(12),而所述阳极(2)也呈环形结构,并且所述阳极(2)置于与阴极(1)的环形缝隙(13)相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上开设有的环形缝隙(13)的宽度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离区域(7)的高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隙(7)呈环形跑道形状。
5、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3)为一永磁体,并且该永磁体的N极与第一阴极(11)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性离子束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冷却水循环管道(5)。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线性离子束源装置沉积类金刚石碳薄膜的方法,采用离子溅射装置对工件表面进行类金刚石碳薄膜沉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工件放入丙酮或酒精中,利用超声波清洗5~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漂洗后,烘干待用;
步骤二:将工件置于离子溅射装置的真空室中,抽真空至小于等于2×10-5Torr后,向线性离子束源装置的气体供应通道内通入35~45sccm惰性气体,同时,线性离子束源装置的工作电流设为0.1~0.3A,工作电压控制在1400±50V,同时将工件的负偏压设为-100V~-200V,工作时间为10~15分钟;
步骤三:关闭惰性气体,向线性离子束源装置的气体供应通道内通入35~45sccm乙炔气体,线性离子束源装置的电源参数与步骤二中相同,将工件的负偏压设为-100~-200V,工作时间为10~60分钟;
步骤四:薄膜沉积结束后,关闭气体和线性离子束源装置的电源,待工件在真空室中冷却至室温,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87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LED摄像或摄影灯
- 下一篇: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的弯脚剪脚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