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催裂化装置常规再生的再生烟气成份动态软测量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92429.7 申请日: 2009-09-14
公开(公告)号: CN101650566A 公开(公告)日: 2010-02-17
发明(设计)人: 黄德先;刘祁跃;吕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G05B19/418 分类号: G05B19/418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 琨
地址: 100084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裂化 装置 常规 再生 烟气 成份 动态 测量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催裂化装置常规再生工艺的再生烟气成分动态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上位机上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1)所述上位机利用实时数据库RTDB在线地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取得现场数据,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取得化验数据,其中,

现场数据:包括再生器内温度,主风流量,原料进料量,反应器出口温度,

化验数据:包括CO含量,CO2含量,再生定碳,待生定碳;

步骤(2)建立再生器机理分析动态模型,并基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测量数据,在线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步骤(2.1)得到含有总耗氧速率R0的方程,具体求解R0需要和步骤(2.2)的方程联立,

Ro(kd)=0.21Ra1(kd)-Ra2(k)ωoi(kd)]]>

=0.21Ra1(kd)-Ra2(k)((ωoo(k+1))-EXP(-Ra2(k)Ts/Vrg)ωoo(k))1-EXP(-Ra2(k)Ts/Vg),m3/h]]>

其中,kd=k-Td/Ts

Ra1:再生器进口总风量,m3/h,

Ra2:再生器出口烟气总流量,m3/h,

RO:总耗氧速率,m3/h,

ωoo:再生器出口烟气氧含量,%,

ωoi:进再生器稀相氧含量,%,

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

Ts:采样时间,h,

Vrg:再生器稀相容积,m3

Td:烟气进入再生器稀相到离开再生器的延时时间,h,

步骤(2.2)按下式估计再生烟气的组成性质,其中包括再生器出口烟气比热和再生器出口烟气密度,

再生器出口烟气比热:

再生器出口烟气密度:

ρa2=ρCO2×ωCO2+ρCO×ωCO+ρO2×ωO2+ρH2O×ωH2O+ρN2×ωN2,kg/m3]]>

其中,再生器出口烟气的一氧化碳含量:ωco=uCO/Ra2,%,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ωCO2=uCO2/Ra2,%,]]>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水蒸气含量:ωH2O=uH2O/Ra2,%,]]>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氧气含量:ωO2=uO2/Ra2,%,]]>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氮气含量:ωN2=1-ωO2-ωCO2-ωCO-ωH2O,%,]]>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一氧化碳流量:

uCO=RO(1/(1+β))/((0.5+β)/(1+β)+3α),m3/h,

其中,α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焦炭的氢、碳质量比,为已知值,

β为再生反应烟气中CO2与CO含量之比,其值将通过迭代校正的方法逼近真值,初始值由下式估计:

β=10PY[1+(T-793)×0.001797],T>793K

T:再生反应温度,℃,

P:再生反应压力,N/m2

Y:氧的摩尔分数,%,

β具体迭代校正的过程将在步骤(4)中介绍,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二氧化碳流量:

uCO2=RO(β/(1+β))/((0.5+β)/(1+β)+3α),m3/h,]]>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水蒸气流量:uH2O=6αRO/(((0.5+β)/(1+β)+3α),m3/h,]]>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氧气流量:uO2=Ra2×ωO2,m3/h,]]>

再生器出口烟气的氮气流量:uN2=0.79Ra1,m3/h,]]>

再生器出口烟气总流量:Ra2=uH2O+uCO2+uCO+uO2+uN2,m3/h,]]>

上式中除N2外,其它气体的流量都用Ra2来表示,将上面再生器出口烟气总流量Ra2计算式和步骤(2.1)中关于总耗氧速率R0的方程联立,可解出Ra2和总耗氧速率R0,Ca2:再生器出口烟气比热,J/kg/℃,

二氧化碳气体比热,J/kg/℃,

CCO:一氧化碳气体比热,J/kg/℃,

氧气比热,J/kg/℃,

水蒸气比热,J/kg/℃,

氮气比热,J/kg/℃,

ρa2:再生器出口烟气密度,kg/m3

二氧化碳气体密度,kg/m3

ρCO:一氧化碳气体密度,kg/m3

氧气密度,kg/m3

水蒸气密度,kg/m3

氮气密度,kg/m3

步骤(2.3)按下式估计待生催化剂循环量RC1、再生催化剂循环量RC2

RC1-RC2=(H(kd)-H(kd-1))/TS

QC=RC2CCTC2-RC1CCTC1=QO-Qa-QL-QT-QD-Qq

RC1:待生催化剂循环量,kg/h,

RC2:再生催化剂循环量,kg/h,

H:再生器藏量,kg,

QC:催化剂带走热量,J/h,

TC1:进再生器的催化剂温度,℃,

TC2:出再生器的催化剂温度,℃,

QO:单位时间总烧焦热,J/h,

Qa:烟气带走热量,J/h,

QL:热散失,J/h,

QT:脱附热,J/h,

QD:动态蓄热,J/h,

Qq:取热器散热,J/h,

步骤(2.4)估算总生焦量Wc生焦率φ:

WC=R0×122.4(0.5+β1+β+3α)×12,kg/h]]>

φ=WCRC1,%]]>

其中,α为吸附在催化剂上的焦炭的氢、碳质量比,为已知值,

步骤(2.5)估算待生定碳Ci和再生定碳Crg

Crg(kd)=kDO2uaDNRa(kd)log(21/ωOM(kd))/((-Hrgm(kd)(Prg(kd)+Pa)×kDO2×kRO2×uaDN]]>

×EXP(-ECB/R(Trg(kd)))-log(21/ωOM(kd))×Ra×kRO2×EXP(-ECB/R(Trg(kd))),%]]>

Ci=(RC2Crg(kd)+DHC)/RC1,%]]>

ωOM:再生器密相氧气含量,计算时用ωoi近似,%,

Hrgm:再生器密相藏量,kg,

Prg:再生器内表压,N/m2

Pa:大气压,N/m2

kDO2:扩散系数,

kRO2:反应速率系数,

ECB:活化能,kJ,

Trg:再生器温度,℃,

DHC:单位时间的生焦量,t/h;

步骤(3)建立再生器外部焚烧炉热量平衡模型,细估CO含量φCO,在焚烧炉中通入瓦斯辅助燃料的条件下:

φCO=ρa2Ra2Ca2(Tso-Tsi)+RaaCaa(Tso-Taa)+ρwpRwpCwp(Tso-Tw)-qwRwpRa2ρcoqCO,%]]>

ρa2:再生器出口烟气密度,kg/m3

Ra2:再生器出口烟气总流量,m3/h,

Ca2:再生器出口烟气比热,J/kg/℃,

Tso:出焚烧炉的烟气温度,℃,

Tsi:进焚烧炉的烟气温度,℃,

Raa:通入焚烧炉的空气流量,m3/h,

Caa:空气比热,J/kg/℃,

ρwp:瓦斯密度,kg/m3

Rwp:瓦斯流量,m3/h,

Cwp:瓦斯比热,J/kg/℃,

Tw:进焚烧炉前的瓦斯温度,℃,

qw:瓦斯的热值,J/m3

ρco:一氧化碳密度,kg/m3

qCO:一氧化碳热值,J/kg;

步骤(4)迭代校正过程,

步骤(4.1)通过焚烧炉热量平衡,计算得到更加准确的CO含量,再利用该CO含量计算出更准确的β值,

步骤(4.2)采用步骤(4.1)得到的更新后的β值,对再生器的各烟气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和水蒸气,按照步骤(2)进行重新估计,得到新的烟气比热和密度,

步骤(4.3)把步骤(4.2)得到的新的烟气比热和密度,代入步骤(3)中的焚烧炉热量平衡模型,反复迭代直至收敛,然后送到DCS显示和使用,收敛条件为:

CO(k)-φCO(k-1)|≤ε

φCO(k)---当前步再生CO浓度计算值,

φCO(k-1)---上一步再生CO浓度计算值,

ε---按照实际生产的精度要求设定,0.1%-0.5%;

步骤(5)根据包括CO含量,CO2含量,再生定碳,待生定碳的化验值,在线校正上述各量的估计值,利用寻优方法对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跟踪实际工况变化的目的,

步骤(5.1)将化验数据直接输入至上位机中,手工选择化验数据的日期和时间,程序将根据输入的日期和时间,查找到对应的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包括当时的现场变量和估计值,

步骤(5.2)比较化验数据和估计值,将偏差补偿于原模型中,

步骤(5.3)在程序中手工设定新历史数据时间T1和总历史数据时间T2,T2>T1,每输入时间跨度达到T1的化验数据,程序将对最近T2时间内的化验数据,按照步骤(2)到步骤(4)的过程,进行新的参数估计,从而有效跟踪当前的工况动态变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4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