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炭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3921.8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0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刘永华;马兆昆;梁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 波 |
地址: | 100029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炭纤维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炭纤维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理论计算,炭纤维的拉伸强度应为182.8GPa,然而实际上,炭纤维的拉伸强度最高才能达到9GPa左右。可以看出炭纤维的实际拉伸强度比理论计算出的拉伸强度低得多,原因是纤维的结构达不到假设的那种完整水平,即在结构上存在缺陷。
目前,占炭纤维产量90%以上的T-300炭纤维的拉伸强度约为3.3~3.6Gpa。而拉伸强度在9.0Gpa以上的炭纤维都是特殊纺制的原丝,并通过大幅度降低炭纤维直径(由7.0μm降到5.0μm左右)的技术途径来实现的。因此,其价格相当昂贵,极大限制了其应用。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通过改性的方法将普通原丝制造成高强度炭纤维。采用NiSO4对聚丙烯腈原丝进行改性的方法(高分子学报,2001年,第5期),将炭纤维的拉伸强度从2.5GPa提高至3.2GPa,但其拉伸强度仍达不到T300水平,这限制了其在一般结构性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王强、朱波等采用H2SO4和HCl的混合酸对预氧化纤维进行处理的方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006年,第4期),将炭纤维的拉伸强度从2.76GPa提高到3.21GPa,但这种方法采用强酸,且设备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强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将原丝聚丙烯腈纤维依次经磺胺溶液化学改性、物理改性预氧化、低温炭化和高温炭化处理制得高强度碳纤维,具体步骤如下:
A、化学改性:在20~100℃下,将聚丙烯腈共聚纤维浸渍于质量百分浓度为2~15%的磺胺溶液中1~10分钟,而后水洗;
B、物理改性:将化学改性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在空气介质中于140~220℃,施以0~+10%伸长率的牵伸下,预处理1~10分钟;
C、预氧化:将物理改性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在空气介质中于210~280℃的预氧化炉中,保持纤维定长,处理20~100分钟;
D、碳化:将预氧化后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在惰性气氛保护下,依次进行低温炭化和高温炭化处理,其中,低温炭化的温度为300~800℃,升温速率不超过每分钟300℃,在0~+6%伸长率的牵伸下处理0.1~3分钟;高温炭化的温度为1200~1600℃,在-3~0%收缩率的牵伸下处理0.1~2分钟,制得高强度炭纤维。
其中,所述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为丙烯腈单体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羟烷基丙烯腈、羟烷基丙烯酸或羟烷基丙烯酸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共聚物,聚丙烯腈共聚纤维中丙烯腈单体的质量含量不低于90%。所述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中一束纤维内单丝孔数为0.1~32万,单丝纤度为0.5~3.0旦。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干法、湿法或干湿法纺制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A中将聚丙烯腈纤维浸渍于质量百分浓度为5~12%的磺胺溶液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预氧化前对聚丙烯腈纤维进行化学与物理改性,磺胺改性处理使聚丙烯腈纤维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改变热化学反应特征放热,使聚丙烯腈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放热起始温度降低,结束温度提高,放热区间加宽,起到缓和放热反应,改善纤维的序态结构,释放纤维内应力,提高纤维截面均一性的作用。在炭化过程中,可以使反应不至过分剧烈,减少缺陷的发生。通过磺胺化学改性和预处理物理改性的共同作用,纤维在经过炭化以后,炭纤维的拉伸强度相比未经改性的碳纤维最大可提高达25.72%。
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无环境污染、生产成本低,可直接与现有的炭纤维生产线在线配套使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炭纤维不引入任何金属杂质,拉伸强度由未改性时的3.3~3.5GPa提高至3.7~4.2GPa。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均选用英国courtaulds公司采用湿法纺制的聚丙烯腈共聚纤维(其单丝孔数为3000的3K,纤度1.1旦(1.22dtex),共聚物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丙烯腈单体96%、丙烯酸甲酯3%、甲叉丁二酸1%)
实施例1
A、化学改性:在80℃下,将聚丙烯腈共聚纤维浸渍于质量百分浓度为5%的磺胺溶液中3分钟,而后水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9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铜阳极泥分银渣回收铅锡的方法
- 下一篇:照明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