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无载荷曳引能力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3231.2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鹏;刘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慧 |
地址: | 10012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载荷 能力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电梯无载荷曳引能力检测方法,属于电梯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曳引力是用来拖动电梯轿厢在井道内上下运行的,它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曳引力异常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能够保证对曳引力检测的准确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是将规定重量的砝码装载于电梯内,保持一定时间,观察电梯曳引绳相对于曳引轮有没有发生相对位移,根据位移量来判断曳引力合格与否,传统检验方法存在很多不足:1、其检测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砝码,如检测额定载荷一吨的电梯则至少需要1.25吨的砝码,搬运砝码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传统检验方法只能检测到在一定载荷下电梯曳引绳是否发生滑动,无法得知曳引力的具体状况;3、传统检验方法存在一定危险,如电梯曳引力存在问题时在装载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不使用真实载荷对电梯曳引能力进行检测的方法,本方法检测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检测当前状况下电梯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摩擦力状况,并将得到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最终获得电梯实际曳引能力。本发明使检测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简化,降低了检测过程中的危险,提高了检验质量,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电梯的拖动系统中是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曳引轮旋转,依靠曳引轮与包绕在曳引轮上的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拖动轿厢及对重在井道内作上下运动的,这个摩擦力我们称其为曳引力。
本发明的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1)将电梯轿厢停放在井道的中间位置,即使曳引轮两侧连接轿厢与对重的钢丝绳的长度相等,固定轿厢及对重侧钢丝绳,使曳引轮两侧的钢丝绳之间不能发生相对位移,并在曳引轮两侧的钢丝绳上分别装设力传感器;
2)松开电梯曳引机制动器,调整电动机轴,使减速机齿轮处于自由状态,使曳引机制动器和减速机齿轮尽可能小的影响曳引轮的自由运动,此时读对重侧钢丝绳上固定的传感器b上的值,记作bZ;
3)通过电动机拖动曳引轮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曳引轮与曳引绳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时记录滑动发生后b传感器上的值,记作bMax;
4)通过电动机拖动曳引轮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曳引轮与曳引绳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时记录滑动发生后a传感器上的值,记作aMax;步骤3和步骤4中的传感器数值是不是标记反了?
5)检测结束,将曳引机制动器闭合,拆除用于固定曳引轮两侧钢丝绳的固定装置;
6)对检测到的数据处理进行如下处理:
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根据GB 7588-2003《电梯制造原装安全规范》附录M中曳引条件公式
其中:T1为轿厢侧钢丝绳的拉力,T2为对重侧钢丝绳的拉力
f为曳引轮与曳引绳之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θ为钢丝绳在曳引轮上缠绕的包角
因对同一台电梯的一次检测过程中f、θ的值不会发生改变,因此为常量。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得出如下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未经北京市朝阳区特种设备检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32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