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液态醛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0912.3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魏东芝;邢艳珑;毛相朝;王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26610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液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的应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检测液态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醛是一种重要的基于生物氧化还原催化技术的化学品,许多醛类如异戊醛、正己醛、香茅醛、苯乙醛等可以作为香料、添加剂或者生产香料和添加剂的原料,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价值(栾春刚,陈学玺,王彦荣,天然香料及生物质香料的研究动向,天津化工,2008,22,13-16)。
目前,用于醛的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气相-液相色谱法(Raffaella Gandolfi,Nicola Ferrara and Francesco Molinari,Tetrahedron Letters,2001,42,513—514)、高效液相色谱法(Andersson G,Andersson K,Nilsson CA et al.1979,Chemosphere,10,823-82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Man Xu,Zichuan Zhang,Gang Fu et al.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2007,856,100—107)、比色法(Altshuller AP,Miller DL,Sleva SF,Anal.Chem.1961,33,621-625)、荧光法(Monika Konarzycka-Bessler and Uwe T.Bornscheuer,Angew.Chem.Int.Ed.,2003,42,1418-1420)等。
其中,用肼类试剂对醛进行衍生化后用色谱法或荧光法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最广泛的方法,但是一方面用色谱法检测操作复杂;另一方面,肼试剂的应用受到限制,有的只能检测短链醛、有的是只能检测脂肪醛,(Martin Vogel·Andrea Büldt·Uwe Karst,Fresenius J Anal Chem,2000,366,781—791),而且该类试剂需要复杂的合成,如果通过商业化购买价格较高。因此,需要发展一种灵敏、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普遍适用的方法来检测液态醛。
在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中,荧光试剂衍生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比较多的,但是HPLC的一个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有时荧光法的灵敏度都达不到。在文献Sonoko Uzu,Susumu Kanda and KazuhiroImai,Analyst,1990,115,1477-1482中,作者用了两种方法检测醛,一是用单纯的荧光法,检测限为微摩尔/升数量级;二是用荧光试剂衍生后用HPLC,检测限为飞摩尔/升数量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响应、高灵敏度检测液态醛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液态醛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
A)选择带有氨基的荧光染料作为荧光探针,配制成探针溶液;
B)在浓度为10-50微摩尔/升的探针溶液中,加入0.2-1.0摩尔/升pH6.0-7.5的磷酸缓冲液(PBS)摇匀后做空白对照;
C)在浓度为10-50微摩尔/升的探针溶液中,依序加入0.2-1.0摩尔/升pH6.0-7.5的磷酸缓冲液和10-40微摩尔/升的含醛物质的溶液,摇匀后置于20-30度水浴中,反应15-60分钟后测510-520纳米波长处的荧光强度。
本发明的探针溶液和缓冲液的加入量比例按体积比计算,控制在1-3:1-5较理想。
步骤A的带有氨基的荧光染料可以是5-氨基荧光素、6-氨基荧光素或5,6-氨基荧光素消旋体。
步骤C中的含醛物质包括有:C2-C9的醛、香茅醛、柠檬醛、丁烯醛、苯甲醛、苯乙醛、羟基苯甲醛以及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以醇为底物催化氧化生成的醛。
步骤C的反应时间优选地为20-30分钟。
步骤B和步骤C的缓冲液pH优选地为6.8-7.2。
步骤B和步骤C的缓冲液中还可以包括有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液(HEPES)。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探针分子空白及其与异戊醛结合后产物的荧光激发发射发射谱图,横坐标为波长(纳米),纵坐标为荧光强度。
图2是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分子与异戊醛结合后产物的荧光强度与pH变化关系图,横坐标为pH值,纵坐标为相对荧光强度(即产物与空白对照的荧光强度的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