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痛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563.3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济生;刘亦鸣;柴玉峰;陈云;崔彩莲;张珏;方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 宁;关 畅 |
地址: | 100871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仪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获取人体疼痛量化参数的测痛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中对感觉神经纤维的临床检查,均以触觉、痛觉以及二点辨别感觉为主。由于痛觉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难以从客观上对疼痛的程度进行量化衡量。目前临床上对痛觉的评估方法大多通过患者的问询和行为观察,这种评估方法都非客观测量,因此不但难以真实反映疼痛程度,而且干扰因素多且可靠性差。
为了准确判断疼痛的程度和范围,根据不同人群的“痛阈”和“耐痛阈”制定出有价值的“痛值”表,作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和康复的依据,同时减少患者在诊断中的痛苦,许多不同类型的测痛设备应运而生。测痛设备用于测定人体的痛阈和耐痛阈,以及伴随痛刺激的情绪或心理反应所引起的痛觉变化,适用于生理学及心理学实验,也可作为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辅助仪器。测痛设备的原理有机械的(毛发针、弹簧针)、辐射热的、电流的、化学的、电热的和温控的等多种。传统测痛设备较多使用辐射热刺激,设备复杂且体积大,辐射热刺激的时间与强度控制不当易导致被测者灼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可设定多种工作模式,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不适感的测痛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测痛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手持控制器、一无关电极和一刺激电极,所述手持控制器包括显示设备、输入设备、控制电路和电源;所述无关电极和刺激电极均通过导线连接在手持控制器的控制电路上;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A/D采样电路、D/A输出电路、反馈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与所述单片机进行信息交互,显示设备进行工作参数显示,输入设备对单片机的工作模式和电流模式进行设定;所述单片机根据所述输入设备输入的控制命令输出相应的数字命令到D/A输出电路,D/A输出电路输出模拟驱动信号到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根据所述模拟驱动信号对所述无关电极和刺激电极施加驱动电流;所述A/D采样电路通过所述反馈电路对所述驱动电路进行采样,并将采样后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所述单片机中,通过调节所述D/A输出电路的模拟驱动信号,对控制驱动电路的输出进行反馈控制;所述无关电极包括一设置在系带上的铜电极,所述导线连接在所述铜电极上;所述刺激电极包括电极帽和电极座,所述电极帽中心有一通孔,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一圆片状铜电极,所述电极帽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电极座上端为圆筒形,所述圆筒形的内侧为与所述电极帽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圆筒形的下端为一倒圆锥形的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圆锥形尖端开口与所述电极座底部贯通;所述填充槽内填充渗入高导电溶液的医用棉。
所述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分别为一显示屏和一键盘,或所述显示设备和输入设备集成为一触摸显示屏。
所述单片机为MSP430芯片。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利用不断连续或阶梯升高的恒流电流,通过测量达到刺激效果的电流大小,得到生物体相应的痛感度量值;本发明的测量值不随皮肤电阻的变化或击穿而改变,准确性好且精度高;更重要的是本发明还保护被测生物体不受到额外的不适感,使治疗过程更加人性化。2、本发明的控制器核心是一个单片机,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3、本发明的控制器可进行程序预置,因此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工作模式进行升级和更新。4、本发明的刺激电极有上下螺纹的配合,在填充槽中加入浸有饱和钾离子溶液的药棉,使生物体承受的电流更小的同时,测痛效果更加明显,且在测痛过程中刺激电极不会造成溢液,具有高的稳定性和保障性。本发明的测痛设备由于具有以上优点,适用于简单的医疗条件下对生物体进行痛感测试,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手持控制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无关电极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无关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刺激电极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刺激电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金纳米粒子一步显现潜指纹的方法
- 下一篇:密胺器皿/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