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交通状态获取的传感器网络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79438.2 | 申请日: | 200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贾利民;董宏辉;张和生;秦勇;李海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交通 状态 获取 传感器 网络 配置 方法 | ||
1.一种区域交通状态获取的传感器网络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 下步骤:
在所设的传感器处,得到最大的路段交通特性的信息的步骤;根据与传 感器获取交通信息的相关性为基础的信息密度函数,布置传感器的综合费用 建立了两阶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的步骤;信息密度函数物理意义为距交通 检测器一定距离处的交通信息,能被检测器检测到的交通信息所代表的概率 或程度,为某检测器能够代表的空间单位距离上交通信息的程度,其通过交 通信息的空间相关性获得;建立两阶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的步骤:其第一 阶段以路段为基础建立信息价值最大模型,利用最短路算法求解;第二阶段 以路网或区域为基础,利用路网中路段之间的信息相关性;建立基于路网的 信息价值最大模型,使路网或区域信息价值最大;从传感器获取的交通信息 的角度对传感器布置进行优化的步骤;
其中,建立基于路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的步骤;建立基于路网的信息 价值最大模型的步骤;
步骤1:建立基于路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
在路段上均匀地布设传感器,设布设的传感器数为n,每个传感器的位 置记作i;1≤i≤n,并设此路段上铺设第i个传感器的综合费用为Ci,则依 上述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
W——综合价值,传感器所代表的路段交通特性信息价值减去铺设传感 器的费用;
k——表示此路段上,在传感器使用年限内,1个单位信息的价值,不 同的道路参数有不同的k值;
I——表示此路段上,所有传感器所代表的信息量;
f——表示此路段上,所有传感器的综合费用;
g(x)为信息密度函数;
D为所有传感器定义域的并集,为研究路段的距离;
Ci——在i处铺设传感器所需要的综合费用,对于同一段道路取相同的 C值,即取Ci=C;
Xi——0 or 1,0表示在i处不布设传感器,1表示在i处布设传感器;
hi(x)——在i处布设传感器的信息密度函数,不同的道路参数有不同的 hi(x),对于同一段道路,取相同的hi(x)值,即取hi(x)=h(x);
表示n个hi(x)函数中相邻两函数间的叠加操作,叠加结果为取其 最大者;
步骤2:建立基于路网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
从两个方向来考虑区域传感器布置,第一是交叉口各进出口传感器如何 布置,第二是交叉口进出口的路段之间传感器如何布置;这样区域传感器的 布置就转化为这两种情况,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区域价值最大模型;
(1)交叉口处传感器布置分析
对于快速路和高速公路,要在交叉口进出口处布置传感器,然后再考 虑这两个传感器之间路段的布设情况;对于平交的交叉口,在各出口处分别 布设一个传感器,ITS对交叉口流量估计的精度要求较高,在各交叉口的进 出口分别布设传感器;
(2)区域中各路段传感器布置情况分析
对于所研究的区域,假设各交叉口处传感器布置分析,得到区域中各 交叉口的布设方案,考虑各路段的交通信息速度、密度、流量相关性,把相 关性较高的路段划分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及以上的路段进行布设;对于确 定要布设的路段,把路段两头的交叉口布设的传感器作为第一和最后一个传 感器,之间的传感器布设便可利用第一阶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求解;
对路段传感器布局进行优化包括以下内容:把传感器的布置问题转化 为有向图问题的步骤;把路段信息价值最大模型的求解转化为最短路问题 的步骤;通过求解传感器有向图的对偶图的最短路,求得此路段传感器的 布置方案的步骤;
步骤1:模型的一些参数或函数利用经验公式或者历史数据拟合得到, 最后得到的已知条件有:所研究路段上第i处布置传感器的单位信息费用ki、 信息密度函数hi(x)、布置传感器的综合成本Ci,需要设定的参数为n,即研 究路段初始布设传感器的个数,这样转化为传感器的布设距离d,研究路段 长L,即从布设的1号传感器至n号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L,则这 样根据初始欲布设的传感器距离来确定n;
步骤2:根据各个传感器的信息密度函数并利用叠加函数 计算出任何两传感器之间的叠加信息,得到如下各个传感 器之间的信息矩阵Iij
构造如下有向图G,其中1,2,...,k,...,n分别为路段上布置传感器的 编号,或代表各个传感器的位置,其中任意两点都有一条从低标号到高标号 的有向线路,各线路的权值为信息矩阵中对应的数值乘以其对应的单位信息 费用,即此两点之间的信息价值;即wij=kijIij,
其中kij取均值,即
模型的求解就是从1号传感器到n号传感器找一条路径,使路径上的信 息价值最大;
步骤3:考虑到各个传感器综合费用的影响,路径中每多经过一个传感 器就会增加相应的费用;定义传感器i,j之间的权重为
从而可得到如下有向图G的带权矩阵:
求解路段信息价值最大模型就转化为求此有向图的最长路问题,把各权 值求其相反数,得另外一种有向图,定义此有向图为原图的对偶图,记作G′, 所以此对偶图G′的带权矩阵为:
这样求最短路,由于权值可能出现负值,用floyed算法求解;
步骤4:通过求得G′的最短路,在原图G上按照G′的路径找到一条最长 路,此时得到的路段最大信息价值为W=∑wij,wij为路段上的各带权值,W 所经过的节点为模型的解集,即此路段要布设的传感器位置及数目,这样布 设得到路段的最大信息价值;
对路网传感器布局进行优化包括以下内容:考虑了路段交通信息的相关 性和投资规模,对整个路网进行优化的步骤;
步骤1:根据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支路标定各参数,有单位信息费 用ki,信息密度函数参数bi,布设传感器的综合费用Ci;
步骤2:分析各交叉口,按照交叉口的布置原则,对各交叉口进行预布设;
步骤3:如果区域比较大,考虑整个城市的传感器布局,划分为若干各小 区域,每个区域包括20-30个路段,分析各个路段的相关性,把各相关性强 的路段划分成组;
步骤4:对每一组,要求必须设置传感器的路段,则必须布设;对于没有 特定要求的路段,每组中至少保证有一个路段被布设,根据重要性选取;得 到路网中需要布设传感器的路段;
步骤5:若不考虑投入,取适当的布设距离d,利用第一阶段的路段价值 最大模型计算;为了提高精度,每1m进行布设,计算的结果是各路段参数 下的最佳布设距离,从而得到最佳布设点数,进行布设,计算结束;若考虑 投入,先以上述不考虑投入计算,得到最佳布设点数,计算总投入,若小于 预计投入,则停止计算,否则进入步骤6;
步骤6:设置Δd,不断在各路段的最佳布设距离下增加Δd,重新计 算,直到总投入小于预计投入,停止计算;
其中在建立两阶段的信息价值最大模型的过程中,利用道路传感器的相 关性函数求出信息密度函数的步骤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在研究路段的交通环境和路段情况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 技术,通过密集布设传感器,采集传感器的交通信息速度、密度、流量,求 各传感器的相关系数进行标定;通过某城市道路已经布设的传感器所采集的 交通信息,求出离此传感器一定距离的其他传感器与此传感器交通信息的相 关性,拟合出r(x),这里指出不同的道路等级和路面情况,其r(x)是不同的;
步骤2:信息密度函数根据路段上不同距离的交通信息的相关性函数表 示,在传感器代表此处的完全的交通信息,设此处与传感器位置的信息的相 关系数为1,随着距离的增加,传感器的交通信息能代表此处信息的相关性 会降低,到±∞时,减小到0;用r(x)表示相关性函数,h(x)为信息度函数, 则h(x)和r(x)的关系为h(x)=a×r(x),其中a为转换因子,根据不同的路段情 况标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交通状态获取的传感器网络配置方法,其 特征在于分两个层次对传感器进行优化的步骤;第一个层次以路段为对象, 建立信息价值最大模型进行传感器布局优化;第二层次以区域或路网为对 象,利用区域或路网中各路段之间信息相关性进行传感器布局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94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输入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虚拟机迁移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