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字转换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76370.2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在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字 转换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文字转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一体化趋势,机器翻译技术也得以不断提高,翻译软件的辅助翻译作用愈发明显。目前,国内的机器翻译软件就不下百种,根据这些软件的翻译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词典翻译类、汉化翻译类和专业翻译类。
词典翻译类仅是提供词的查找和翻译,无法提供句子或文章的翻译。
对于汉化翻译类,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句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也经常出现,软件大多采用的是语法树结构的翻译内核,这种内核适用于比较有规律的语句,而对于变化多端的自然语言,采用千篇一律的翻译模式,往往不能奏效。另一种以语法模式为主的翻译内核,是基于传统语法树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一种广义语法结构,计算机根据这些规则“举一反三”地进行翻译,在不断“学习”新语法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参考译文就出现了。广义语法的基础是“句型”和“类别”,这使语法的表现形式更简单、易用,并可分类继承,提高了系统的专业翻译水平。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灵活的自然语言翻译仍不够准确。
专业翻译类是一种人工辅助翻译方式,需要有外语基础的工作人员来辅助完成翻译工作,无法自动完成较理想的翻译工作。
综上,现有的翻译方法所实现的翻译结果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文字转换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自然语言自动翻译的准确性。
一种文字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获得的第一语言文字表达的词得到与词对应的语义项;
根据与词对应的语义项获得对应的语义代码或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语义项;
根据获得的语义代码或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语义项获得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
根据第二语言的语法表达规则将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组织成句子。
一种用于实现文字转换的装置,包括:
语义查询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语言文字表达的词得到与词对应的语义项;
语义转换模块,用于根据与词对应的语义项获得对应的语义代码或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语义项;
词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语义代码或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语义项获得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
组织模块,用于根据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将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组织成句子。
一种用于实现文字转换的系统,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用于获得第一语言表达文字的句子;以及获得该句子的句法代码;根据该句法代码以通用句法结构的形式将该句子输出给用户,和/或,根据该句法代码将该句子中每个词对应的语义项输出给用户,并将用户确认后的句法代码发送给服务器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中,句法代码用于表示通用句法结构,并且当通用句法结构的各结构对应有词时,句法代码还包括与句子中每个词的语义项对应的语义代码;
服务器,用于判断本地是否存有第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所对应的句法代码;若有,则将所述句子的句法代码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否则,根据第一语言表达的句子获得该句子的句法代码并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或者,指示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语言表达的句子获得该句子的句法代码;
第二用户设备,用于根据获得的句法代码中的语义代码获得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并根据第二语言的语法表达规则和句法代码将第二语言文字表达的词组织成句子。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语言的词查找与其具有相同或相近含义的第二语言的词,从而实现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翻译,并且文字转换结果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文字转换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文字转换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语言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语言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输入和指示进行文字转换方法的详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包含语义项输入的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的主要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的详细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自然语言通讯的基本原则是语义约定通讯,可以首先基于自然语言学常识推导出各种自然语言通用的句子语义约定基本定律,然后再根据这组定律进行多种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在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思在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63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产品保持装置的改良包装
- 下一篇:具有夹槽的塑料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