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外皮的分离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8207.1 | 申请日: | 2009-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5/00 | 分类号: | H01B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 丽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电线 金属 塑料 外皮 分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外皮的分离工艺方法与装置,属于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特别是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电线的用量大幅增加,其废弃量也急剧增加。电线中富含铜等有色金属和塑料,是宝贵的资源。但两者紧密相连难于分离,处理不当还会污染环境。目前,废旧线缆中的资源(如金属铜、铝、铁以及非金属塑料、橡胶等)的回收多采用机械法,主要加工设备是剥皮机和铜米机。当废旧线缆中金属导体直径较大时往往采用剥皮机回收其中的金属资源,而当线缆杂乱或线缆中金属导体直径较小时则通常使用铜米机进行资源回收。迄今的铜米机设备技术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金属线与塑料皮结合紧密难于分离,特别是细线所切得到的段节的金属线与塑料外皮的分离更为困难,造成金属线与塑料皮分离的不彻底;2.在切断过程中,由于进料线的方向不一致,所截线的段节中混有比较长的线节,其金属线与塑料外皮很难剥离。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就在切断机下部设置筛网,使得长线不能通过筛网,而在切断机内反复循环切断,这样动静刀与金属及塑料表面发生剧烈摩擦,不仅造成刀具严重磨损、而且也产生较多的金属和塑料的损耗及严重的噪声污染,同时过程耗能也大。所以,探索耗能低,对金属和塑料磨损少,效率高的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外皮塑料分离的工艺方法和装置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能低,金属和塑料磨损少,效率高的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外皮分离的工艺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皮的分离方法,至少包括如下过程:
1)将废旧电线切成段节;
2)对切断成段节的电线分离成长节与短节;
3)长节线返回切断过程的入口使其再次被切断;
4)短节电线进行金属线与塑料皮分离;
5)短节中塑料皮与金属线未剥离的段节的再剥离过程;
6)被剥离线的塑料外皮与金属线的皮线分离过程。
其中步骤1)在于电线垂直于静刀时其所切电线段节为2~5mm。切断过程采用的切断机内不设置筛网。
其中步骤2)采用振动分选,并在振动分选机上设置2~5mm筛孔或缝隙的分离筛。
其中步骤4)的金属线与塑料皮的分离,采用机械振动或气流振动或两者的组合。
其中步骤5)采用两个相对速度不同的运动体对未剥离电线段节进行剥离。
其中步骤4)和步骤6)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械设备中实现。
其中所述的废旧电线的金属与塑料皮的剥离方法,是采用两个相对速度不同的运动体对未剥离电线段节进行剥离时,圆辊采用比铜硬度大的材料,如铁或不锈钢材质,且在圆辊的表面开有与圆辊轴线平行或具有与轴线不等于90度的夹角的斜线型的沟槽。
由于电线在截断时,各种线的进料方向会有所不同,导致截断后的电线段节长短不齐,短节的金属线与塑料外皮易于分离,而长线则难于分离,因此,将短节与长节分离后,长节返料重新截断,短节进入金属和塑料外皮的分离工序,其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其中两个皮线分离过程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完成,也可以各自实现。各自实现虽然增加一个分离装置,但能确保分离效果。
所述的切断过程采用的切断机不设置筛网。由于前述短节与长节分离,长节返料再切断的工艺,保证了切断后的线长度较短,所以,不需要如同通常采用的切断机那样通过反复碰撞和摩擦把电线切短,同时也常使废电线的塑料外皮被磨碎。在通常采用的切断和分离工艺中,则为从切碎机排出后直接进入分选,所以必须在切碎机中将其切碎并使塑料外皮与金属相剥离,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碰撞和摩擦使废电线的塑料外皮磨碎,这样就需要设置分离筛网,才能使未能切短的线在切碎机中反复切削和摩擦。这样虽然保证了废电线的切断和外皮的脱落,但不仅磨损了塑料外皮和金属线,同时也大幅增加动力消耗,降低了机器的处理能力。通过本发明的工艺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
所述的长短节分离过程所采用的机器,在于采用振动分选,并在振动分选机上设置2~5mm筛孔或缝隙的分离筛。长节和短节的分离是后续高效处理的必须环节之一,通过设置2~5mm筛孔或缝隙的分离筛,将两者分离后各自进入相应的处理工序,大大提高了其整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82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