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5295.X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毛嘉诚;毛凌波;毛凌云;卢海珠;刘杰;毛顺卿;毛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顺卿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3/10;A61K35/32;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樊 羿 |
地址: | 463500河南省新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中医 消渴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
背景技术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是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尿有甜味为典型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中医学认为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症。消渴证(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和由此而造成的血管神经并发症及相应的多脏器损害,糖尿病常发生酮酸中毒、低血糖以及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失明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都高2~5倍,下肢溃疡及截肢率,更是高出20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达,人们生活的富裕,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1979年为0.67%,1990年为3.21%,1995~1997年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3.40%,发性为3.79%。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已从低病率(<3%)国家,迅速跨入世界中等患病率(3~10%)国家行列。估计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达2000万以上,葡萄糖耐量减低者低于3000万。全国糖尿病总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等已有了一些的认识,正如《素问·腹中论》的“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中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成书于公元625年以前的《古今录验方》中,新对糖尿病下了确切的定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渴的临床特点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消渴也理应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古之消渴,有典型的“三消”症状,而今之消渴(糖尿病),大多以肥胖为基础,其体质为气阴两虚,湿、热、瘀内留,病机可归于内外二邪为病,五脏功能失调,脾气散精无权,精微不得正化。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化学合成药物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其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效果不佳,易产生副作用和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立足于宏观辨证,以调理病人的整个脏腑功能及整体健康水平为准则,不可认为就是单纯降血糖,纵观历代消渴名方,均分别针对不同病症或滋阴助阳,或补中益气,或清心扶脾,或润肺生津等,以达固本清源之效。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很多,但有的用方不当,有的疗效不明显。如有的配方中使用了党参、黄芩等具有升血糖功能的中药,如中国专利文献CN 1437995中所公开的胰岛康散及其制备方法;有的配方中使用了干姜,而干姜性辛热,阴虚有热者禁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组合理,配伍有度,原料来源广泛,药用精专,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养胃生津,润肺滋肾,固本复元之功效的中药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原药:
君药:人参10~20、黄芪20~40、天花粉10~20;
臣药:地黄10~30、黄连1~5、知母10~20、山药20~40、山茱萸10~20;
佐药:蛤蚧20~40、丹参20~40、白僵蚕15~25。
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还包括臣药:龟甲胶10~20、鹿角胶10~20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使药:枸杞子15~25、牛膝15~25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下述原药:人参12~18、黄芪25~35、天花粉10~16、地黄15~25、黄连2~4、知母10~15、山药25~35、蛤蚧25~30、山茱萸12~18、丹参25~30、龟甲胶14~20、鹿角胶13~18、白僵蚕16~20、枸杞子15~20、牛膝15~20。
上述药物为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并过80~200目筛,即为散剂,或将粉末压制成片剂或丸剂,或将粉末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组分为包括下列重量份原药的水提物:
君药:人参5~15(急重症15~30)、黄芪10~30(大剂量可用至30~120)、天花粉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顺卿,未经毛顺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2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酸促进型掺锆杂化硅无机氧化物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防盗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