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65295.X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毛嘉诚;毛凌波;毛凌云;卢海珠;刘杰;毛顺卿;毛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顺卿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4 | 分类号: | A61K36/8964;A61P3/10;A61K35/32;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樊 羿 |
地址: | 463500河南省新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中医 消渴 药物 | ||
1.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原药:
君药:人参10~20、黄芪20~40、天花粉10~20;
臣药:地黄10~30、黄连1~5、知母10~20、山药20~40、山茱萸10~20;
佐药:蛤蚧20~40、丹参20~40、白僵蚕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还包括臣药:龟甲胶10~20、鹿角胶10~20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使药:枸杞子15~25、牛膝15~25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包括下述原药:
人参12~18、黄芪25~35、天花粉10~16、地黄15~25、黄连2~4、知母10~15、山药25~35、蛤蚧25~30、山茱萸12~18、丹参25~30、龟甲胶14~20、鹿角胶13~18、白僵蚕16~20、枸杞子15~20、牛膝15~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药研磨成细粉后按比例混合,并过80~200目筛,即为散剂,或将粉末压制成片剂或丸剂,或将粉末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6.一种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组分包括下列重量份原药的水提物:
君药:人参5~15、黄芪10~30、天花粉10~20;
臣药:地黄10~30、黄连2~8、知母6~12、山药10~30、山茱萸6~15;
佐药:蛤蚧3~10、丹参5~15、白僵蚕3~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药物的原药还包括臣药:龟甲胶5~15、鹿角胶5~12中的至少一种;还包括使药:枸杞子5~15、牛膝6~18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药物的原药包括:
人参5~10、黄芪10~20、天花粉10~15、地黄10~20、黄连2~5、知母6~9、山药10~20、蛤蚧3~7、山茱萸6~10、丹参5~10、龟甲胶5~10、鹿角胶5~9、白僵蚕3~7、枸杞子5~10、牛膝6~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备原药包括:
人参9~15、黄芪20~30、天花粉15~20、地黄20~30、黄连4~8、知母8~12、山药20~30、蛤蚧6~10、山茱萸10~15、丹参10~15、龟甲胶10~15、鹿角胶8~12、白僵蚕6~10、枸杞子10~15、牛膝10~18。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中医消渴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总原药按药:水之容量比为1∶1.2~5加水浸泡至少0.5小时后,煮沸后文火煎煮0.5~1小时,滤去药渣,再将药液低温浓缩或减压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灭菌后灌装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顺卿,未经毛顺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529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磷酸促进型掺锆杂化硅无机氧化物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防盗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