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62364.1 申请日: 2009-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1570443A 公开(公告)日: 2009-11-04
发明(设计)人: 姜召阳;李轩科;董志军;袁观明;胡子君 申请(专利权)人: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4B41/50 分类号: C04B41/50;C04B41/52;C04B41/85;C04B41/89;D06M11/73;D06M11/74;D06M101/40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樊 戎
地址: 100076***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材料 表面 金属 碳化物 复合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盐反应/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炭材料表面制备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碳化物是由碳原子嵌入过渡金属晶格产生的一类间充型化合物,兼具共价固体、离子晶体和过渡金属的特性。一般来说,IV-VI族(Cr除外)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具有高熔点(VC:2830℃;ZrC:3530℃;NbC:3500℃;MoC:2692℃;HfC:3887℃;TaC:3800℃;WC:1600℃以上)、高硬度(Mohs:8~9)、高耐磨性、耐蚀性耐热冲击性强、化学稳定性好、高温下使用热稳定性强以及与炭材料化学相容性好的优点,因此可作为炭材料的涂层材料,以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以及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烧蚀性。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大多数过渡金属碳化物涂层,一般沉积温度较高(如NbC:1500~1900℃),涂层厚度和形态不易控制;沉积法采用的过渡金属气源,如TaCl5、NbCl5、ZrCl4、HfF4等不仅具有强烈腐蚀性且原料成本较高,这些都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此外,大多数过渡金属碳化物与炭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TaC:8.30×10-6;ZrC:6.74×10-6;NbC:6.5×10-6;HfC:5.6×10-6;C:4.0×10-6),在涂层制备或在炭材料高温、变温使用时,热膨胀系数的差别将引起材料不同程度的热收缩倾向,因而产生应变和应力,当涂层中的应力足够大时,将引起涂层自身的断裂或剥离基体。如果在炭材料表面先沉积一定厚度的热解碳涂层,再引入碳化物涂层,所得的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成本低、熔盐干燥后可重复利用、碳化物合成温度较低、涂层厚度和形态可控的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制备的炭材料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可以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能力和基体的抗氧化、抗烧蚀性能。

炭材料表面过渡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炭材料置于化学气相沉积炉内,向炉内通入流量分别为100~800sccm和100~2000sccm的丙烯和氮气,同时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1300℃,保温40~120h,停止通丙烯气体,通入氮气到炉温降至室温止,开炉取出表面沉积有热解碳涂层的炭材料。再将该炭材料置于坩埚内,在炭材料上覆盖炭材料的1~1.9倍的辅助剂和0.01~1.2倍的过渡金属粉的混合物,在氮气氛保护下,以1~3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600~1200℃,保温1~20h,然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反应后的产物,经水洗和干燥,得到炭纤维表面金属碳化物/碳复合涂层。

所述的过渡金属粉为钒、锆、铌、钼、铪、钽、钨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炭材料或为炭纤维、或为炭纤维/炭复合材料。

所述的辅助剂或为碱金属氯化物、碱金属氟化物、碱金属硝酸盐、碱金属硫酸盐、碱土金属氯化物、碱土金属氟化物、碱土金属硝酸盐、碱土金属硫酸盐中的一种以上,或为碱金属氯化物、碱金属氟化物、碱金属硝酸盐、碱金属硫酸盐、碱土金属氯化物、碱土金属氟化物、碱土金属硝酸盐、碱土金属硫酸盐中的一种以上外加过渡金属氟酸盐。

其中:碱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铷中的一种以上;碱土金属氯化物为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以上;碱金属氟化物为氟化锂、氟化钠、氟化钾中的一种以上;碱土金属氟化物为氟化铍、氟化钡中的一种以上;碱金属硝酸盐为硝酸锂、硝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以上;碱土金属硝酸盐为硝酸钡;碱金属硫酸盐为硫酸锂、硫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以上;碱土金属硫酸盐为硫酸钡。

所述的过渡金属氟酸盐为氟钒酸钾、氟锆酸钠、氟锆酸钾、氟铌酸钾、氟钼酸钾、氟铪酸钾、氟钽酸钾中的一种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