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1292.9 | 申请日: | 200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中;吴江渝;鄢国平;李亮;喻湘华;程志毓;杜飞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27/00 | 分类号: | C07D327/00;C08G75/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 环状 亚砜 齐聚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的合成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芳香环状齐聚物的合成是应现代航天、航空、微电子、 机械等高科技领域对先进复合材料的需求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芳香环状齐聚物特有的环状结构和低的熔融粘 度、在引发剂引发下,能快速进行可控的开环聚合且在聚合过程中无 小分子副产物生成等特点,决定其在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耐高温黏 胶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在已经商品化的高性能聚合物品种中,线性芳香聚醚、聚 硫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半结晶的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 (PPS),以其优异的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得到了广 泛应用。但是,这类高性能树脂所具有的高的熔融温度及熔体粘度, 决定了其在加工成型和制备工艺上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从而极大 的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基质树脂、微型加工成型等方面的应用。而先 合成环状齐聚物,再经由开环聚合这条路线不仅满足该类树脂的高性 能,而且完全可以克服这一缺点。
作为高性能的芳香聚硫醚的环状前驱体,芳香环状聚亚砜的合成 见诸于报道只有一例。Allan S.Hay[Macromolecules,1997,30.] 发表了题为“芳香大环醚醚亚砜齐聚物:高性能芳香聚醚醚硫醚的新 型中间体”,该技术采用高温溶液亲核缩聚反应,“假高稀”条件下, 由4,4’-二氟二苯亚砜和双酚单体出发,制备了芳香环状聚亚砜齐 聚物。这一制备环状亚砜齐聚物的方法具用成本高,采用贵的含氟单 体为起始反应物,且反应在高温下进行等缺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在制备原料4,4’-二氟二苯亚砜时,该工作采用弗瑞德-克来福特亲 电反应,由氟苯与二氯亚砜反应制得的。如果选择合适的取代芳香单 体,直接可以与二氯亚砜在“假高稀”条件下进行成环反应,就可以 避开使用昂贵的含氟单体,降低成本,而且成环反应可以在室温条件 下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的制备方 法。
本发明通过分子设计,在“假高稀”条件下,采用二氯亚砜与合 适的单体通过弗瑞德-克来福特亲电反应,制备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 物。成环率与高温溶液亲核缩聚反应相当的前提下,该制备方法具有 如下优势:起始反应单体不含氟,来源广泛,成本降低;合成在室温 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得到的环状齐聚物由一系列聚合度不同 的大环化合物的同系物组成,进一步对产物进行还原反应,可以得到 高性能树脂聚苯硫醚的前驱体——芳香环状聚硫醚。这些含硫醚键的 芳香环状低聚物能够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开环聚合,得到高 性能芳香聚硫醚;而且这种聚合方式可以避免所得聚合产物中含有离 子,开环聚合的产物可以广泛应用在要求电绝缘性优异的微电子、耐 高温黏胶剂等领域。
本发明合成的环状聚亚砜齐聚物的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n=2-20
R’为氢或者甲基
R为
-O-
其中当R结构为:
-O-时,形成芳香聚醚亚砜环状齐聚物;
-O-Ar-CO-Ar-O-时,形成芳香聚醚酮醚亚砜环状齐聚物;
-O-Ar-O-时,形成芳香聚醚醚亚砜环状齐聚物;
-O-Ar-SO2-Ar-O-时,形成芳香聚醚砜醚亚砜环状齐聚物。
制备的环状聚亚砜齐聚物,进一步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环状聚硫 醚齐聚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n=2-20
R’为氢或者甲基
R为
-O-
其中当R结构为:
-O-时,形成芳香聚醚硫醚环状齐聚物;
-O-Ar-CO-Ar-O-时,形成芳香聚醚酮醚硫醚环状齐聚物;
-O-Ar-O-时,形成芳香聚醚醚硫醚环状齐聚物;
-O-Ar-SO2-Ar-O-时,形成芳香聚醚砜醚硫醚环状齐聚物。
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1)芳香环状聚亚砜齐聚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1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第二代条带波变换的人体检测方法
- 下一篇:多晶纳米钙铝氧化物的抗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