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抗混叠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60093.6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9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郑植;杨瀚程;谢代华;张小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次 雷达 测试 系统 抗混叠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测控导航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管二次雷达测 试系统。
背景技术
航管二次雷达(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缩写为SSR),最初是在 空战中为了使雷达分辨出敌我双方的飞机而发展的敌我识别系统,后来又把这 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经过发展后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管制员从SSR 上很容易知道飞机的编号、高度、方向等参数,使雷达由监视的工具变为空中 管制的手段,SSR的出现是空中交通管制的最重大的技术进展。
航管二次雷达是在地面站和目标应答器的合作下,采用询问、应答方式工 作的,它必须经过两次有源辐射电磁波信号(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各一次)才 能完成应用的功能。航管二次雷达(SSR)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将上行询问信号 的内容和下行应答信号的内容进行脉冲编码来实现的。其询问信号(或询问模 式)的编码格式如图1所示,共有六种询问模式,分别为1、2、3/A、B、C、D 模式,不同的询问模式代表不同的询问内容,这些询问模式由间隔不同的脉冲 组成,第一个脉冲称为P1,第二个脉冲称为P2,第三个脉冲称为P3,P1与P3 之间的间隔的不同代表不同的询问模式;P2为旁瓣抑制脉冲,P1与P2间隔固 定为2us(微秒);P1与P3为主瓣脉冲;P1、P2和P3的标准脉冲宽度是0.8us。
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主要完成对航管二次雷达系统中的SSR的检测工 作,从而监视SSR能否正常工作,及时对其进行故障定位和维护等。航管二次 雷达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的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通过其配备的 天线将SSR向空中目标发射的询问信号接收到其数据缓存器中,对其进行测试、 分析和判别,从而得知该SSR是否可正常工作。
现有的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一部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只能 完成对一部二次雷达的测控,当存在如图2中所示的多部SSR时就需要配套多 部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其它的多部 雷达信号与被测目标雷达的询问信号混叠在一起了,而现有的航管二次雷达测 试系统中,又没有一种方法及其对应的硬件模块将混叠在一起的询问信号分离 出来,并对分离出来的各部雷达的信号分别进行分析、判别和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不能同时 完成对多部航管二次雷达的测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 统的抗混叠处理方法,可以将多部航管二次雷达混叠在一起的询问信号分离出 来。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使用了如下方案:一种基于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 统的抗混叠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初始化;对航管二次雷达测试系统的系统数据进行初始化处理;
S2.有效脉冲信号序列提取;从航管二次雷达功能测试分析仪接收到的询 问信号中提取有效脉冲信号序列;
S3.脉冲分组提取;完成有效脉冲信号序列提取后,对提取到的有效脉冲 信号序列进行脉冲分组提取,得到有效脉冲信号分组序列;
S4.多雷达信息提取;对提取得到的有效脉冲信号分组序列进行多雷达信 息提取,分离出各部雷达的信息数据;
S5.结果输出;将分离出的各部雷达的信息数据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上述步骤S2又包括了以下分步骤:
S21.噪声门限确定;
S23.脉冲信号边沿提取;
S24.有效脉冲信号确定;
S25.根据有效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选择对其进行分解或输出。
上述步骤S3又包括了以下分步骤:
S31.任取一个有效脉冲信号;
S32.判断是否存在与该有效脉冲信号匹配的其它有效脉冲信号;若存在 则直接进入下一步骤S33;若不存在则直接跳至下一个有效脉冲信号继续执行 步骤S32;
S33.判断该信号为P1并确定P2和P3;
S34.将主瓣脉冲P1、旁瓣抑制脉冲P2和主瓣脉冲P3记录为某一部雷达 的有效脉冲信号分组序列;
循环进行上述步骤S32、S33、S34直到最后一个有效脉冲信号判断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0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