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9910.6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8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旻昊;林修洲;蔡振兵;莫继良;任平弟;陈光雄;周仲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G01N3/5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扭动 腐蚀 磨损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1.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包括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1),多 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1)的顶板下方安装的二维移动台(2),二维移动台(2) 下方通过六维力/力矩传感器(13)连接有夹持上试件(6)的上夹具(15);多 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1)的底座(24)上安装有高精低速的转动台(12),转 动台(12)上安装有夹持球试件(8)的下夹具(19);高精低速转动台(12)、 二维移动台(2)、六维力/力矩传感器(13)均与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电连接,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夹具(19)的周沿设有高出球试件(8)的介质腔(34),介质腔 (34)内盛有将球试件(8)完全淹没的试验介质;
下夹具(19)的介质腔(34)的腔壁为夹层结构,腔壁的夹层(34a)下部 设有入水口(31)、上部设有出水口(35),入水口(31)通过微型水泵(26) 与恒温水浴锅(23)相连,而出水口(35)则直接与恒温水浴锅(23)相连, 形成恒温循环水系统;
辅助电极(5)、参比电极(18)浸入介质腔(34)的试验介质中,且使参 比电极(18)的尖端距上试件(6)的下端面1-3mm;辅助电极(5)、参比电极 (18)及上试件(6)的上端面分别通过导线与微机控制的电化学工作站的相应 端口连接,形成电化学腐蚀测量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扭动腐蚀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参比电极(18)为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18)的尖端为饱和甘汞电 极的盐桥(18a)的鲁金毛细管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化学工作 站的恒电位范围为-12~+12V,恒电流范围-250~+250mA,电流测量分辨率为 10pA,电位测量分辨率为0.01mV,方波频率为1mHz~100kHz,正弦波频率为 0.1mHz~100kHz,电位扫描速度范围为0.01mV/s~5000V/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水浴锅 (23)的恒温范围为室温~100℃,恒温精度±0.5℃。
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进行恒温扭动腐蚀磨损的试验方法, 其作法是:
a、上试件的安装
用封样材料将圆柱形的上试样(6a)的上端面与侧面封闭,仅露出圆形下 端面作为试验工作表面,封样后形成长方体形的上试件(6),将上试件(6)的 上端夹持在上夹具(15)上;
b、恒温状态的进入与保持
开启恒温水浴锅(23),使其水温升至设定的恒温值,开启微型水泵(26), 将恒温水循环输送至介质腔(34)壁的夹层(34a)中,使介质腔(34)内的试 验介质保持恒温状态;
c、扭动腐蚀磨损试验
通过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控制上夹具(15)的上下移动,使上试件(6)与下 夹具(19)上已夹持好的球试件(8)接触并施加设定的载荷P,同时通过数据 采集控制系统的控制使下夹具(19)及其夹持的球试件(8)以设定的转速、转 角和往复次数进行往复旋转,在试验介质中实现上试件与球试件间的扭动腐蚀 磨损过程;
d、摩擦动力学试验数据的采集
在进行c步扭动腐蚀磨损试验的同时,与上夹具(15)相连的六维力/力矩 传感器(13)测出横向、纵向、垂向三个方向的力Fx、Fy、Fz和三个轴向的力 矩Tx、Ty、Tz,其中Tz即为摩擦扭矩;并与转动台的转速、角位移等数据一起 送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再用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分析得出表征扭动腐蚀磨损过 程中的摩擦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结果;
e、腐蚀电化学数据的采集
在进行c步的扭动腐蚀磨损试验的同时,还通过电化学腐蚀测量系统测量 上试样的腐蚀电化学数据,用以研究扭动腐蚀磨损过程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99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