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醪糟酒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58948.1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达玉;唐江;龚根林;魏巍;陈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101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醪糟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酿造酒的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醪糟酒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醪糟因其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特有的风味物质,以及低度的酒精含量,在川 菜烹饪、特色肉食品加工、民间家庭都具有广泛的消费市场。因此,传统醪糟 在我国民间早有生产,只是作坊规模罢了。应该注意的是,在食品烹饪、食品 加工中,有效利用的是醪糟酒,未发酵水解完全的饭粒则被浪费了,糯米中的 淀粉实际利用率只有60%-70%左右,大部分蛋白质留在米渣中;在传统醪糟生产 过程中,如果让饭粒淀粉长时间发酵水解,则糖类转化为酒精,低聚糖含量更 低,醪糟汁(酒)已经变为纯米酒,失去了醪糟烹饪功能;并且,如果让醪糟长 时间发酵,虽然也会提高饭粒中淀粉利用率,但醪糟酒会变酸变苦,影响烹饪 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烹饪醪糟酒生产方法,可以将糯米中淀粉、 蛋白质尽可能全部水解利用,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出品率,生产无渣液态醪糟, 作为传统烹饪醪糟的替代产品。本发明高产烹饪液体醪糟采用了二次发酵工艺 技术流程:
本发明是依照步骤1至步骤7实现的:
(一)一次发酵
步骤1浸米:选取糯米,淘洗干净,按照米/水重量比1/3的比例加水浸 泡,水温30-40℃,浸泡时间2-3小时;
步骤2蒸煮:沥干糯米水分,将其置入甑中蒸至熟透;
步骤3冷却:用超滤泉水或深井水将蒸熟糯米饭淋湿冷却;
步骤4一次发酵:待糯米饭温度降至29-32℃时,向糯米饭中加入0.4% 重量比的醪糟曲和0.1%重量的酸性蛋白酶,拌匀,入缸发酵,发酵环境温 度保持28-30℃,发酵持续时间48-72小时,即制成醪糟半成品;
步骤5一次压榨:将醪糟半成品压榨取汁,在75℃环境下热力杀菌10分 钟,冷却,制得醪糟;
(二)二次发酵
步骤6二次发酵:将压榨后的米渣、醪糟汁中的沉淀物混合,加入适量的 水,使固形物含量(湿重计)在30%-50%之间,75℃热力杀菌10分钟、冷 却,使成液态或半固态,分别添加0.1%重量比的糖化酶和0.1%重量比的酒 用蛋白酶,另添加0.05%重量比的增香多微曲,有氧发酵24小时,无氧发 酵48小时,制得醪糟酒半成品。
步骤7二次压榨:将醪糟酒半成品进行压榨,制得醪糟酒;
本发明第一次发酵得到了高糖含量的醪糟汁,经过灭菌使醪糟汁成分基本 固定下来,不会变酸变苦,也不会成为米酒,从而保证了醪糟酒具备传统醪糟 的高糖本质特征,与黄酒、黄酒、米酒具有显著差别。第二次发酵,是提高原 料利用率和出品率的重要步骤,将米糟/沉淀物灭菌处理,杀灭处于衰亡期的根 霉菌和杂菌,防止发酵变酸变苦;接种增香多微曲、添加淀粉酶,使淀粉更彻 底地水解,同时加入酸性蛋白酶,使米渣中蛋白质进一步水解,保证了醪糟酒 中氨基酸含量,将糯米绝大部分加工成液体醪糟,留下很少固态饭渣。
本发明既使饭粒得到充分发酵水解,又确保了产品的低聚糖含量,并且液 体醪糟也不会变酸变苦。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糯米的实际利用率提高50%左右, 产量提高30%以上,总酯提高50%以上,风味更佳。低聚寡糖含量提高40%以上, 氨基酸含量提高60%以上,酒度为3~4%,实现醪糟酒产量与质量的统一。因此, 新型工艺具有更大的消费市场和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依次经过步骤8至步骤14:
步骤8浸米:选取白糯米,将其置于水中淘洗,然后加入3倍水量浸泡, 水温30℃,浸泡时间2小时;以手指能捏碎,内无夹心为度。
步骤9蒸煮:沥干糯米水分,将其置入甑中蒸至熟透。要求米饭外硬内 软,富有弹性;熟透而不烂,疏松不糊,内无白心,软硬适中,无不熟或 过烂现象。
步骤10冷却:将蒸熟糯米饭采用淋饭法迅速冷却;冷却水采用超滤泉 水或深井水,既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矿质元素,又不引起杂菌污染。
步骤11一次发酵:待温度降至29℃时,糯米饭中加入0.4%的醪糟曲, 拌匀,入缸发酵,发酵环境温度保持28℃,发酵持续时间48小时,即制成 醪糟;同时可加入0.1%的酸性蛋白酶,使米饭中蛋白质水解为游离氨基酸, 促进烹饪时美拉德反应的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8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样搅拌一体针臂
- 下一篇:含镁卤水中低浓度硼酸提取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