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干涉仪π/2相位偏置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4556.8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贾波;肖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2B6/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 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干涉仪 相位 偏置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感和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干涉仪π/2相位偏置的实现 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器是以光纤作为功能材料的传感器,它是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产 物。近年来,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的出现,使光纤传感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包含多种调制技术,其中有强度调制、频率调制、波长调制、偏 振调制和相位调制,其中相位调制,即干涉型的光传感器,因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很高 精度,在光传感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光干涉结构是以自由空间做光路,干涉仪体积大,易受空气、环境、温度、声 波即振动的影响,稳定性差,调整困难,测量准确度低,因而使用受到限制。
干涉型光纤系统以光纤做光路,减少了干涉仪的长臂安装和校准等困难,容易实现小 型化,并且由于光纤器件和光纤的独特性,易于使用更加多样的、灵活的方法增加干涉光 路对测量参数的响应灵敏度。
光纤干涉系统中,输出信号是干涉光路间相位差Δφ的函数,是一个隆起的余弦函数: P(Δφ)=A1+B1cosΔφ(A1、B1为常数),其中Δφ=Δφs+φ0,Δφs是由测量对象产生的相 位差,φ0是由系统结构产生的相位偏置。若系统相位偏置为0,即φ0=0,Δφs=0时,P(Δφ) 取最大值,此时系统响应斜率为0,处在最不灵敏的工作点。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必须需 给系统提供一个不为零的偏置相位。当相位偏置量为π/2时,系统可得输出: P(Δφs)=A2+B2sinΔφs(A2、B2为常数),此时,系统具有最大线性工作范围。
在类似图1所示的干涉结构中,相干涉的光路径相同、传输方向相反,即,从光分路 器5的端口2输出的光传输至端口3的光与从端口3输出回到端口2的光,在分路器5相 遇后,发生干涉。系统工作在零相位点上。图中11为干涉单元,它的常用结构类似11a、 11b,其中,12是光纤环路,13是分路器,15是反馈装置。
为了给系统施加不为零的相位偏置,在光路中引入相位调制器6,从电极8给给相位调 制器6施加一定特性的电信号,直接或间接得到所需的相位偏置。或者,如图2所示,使用 均分的3×3光分路器16,获得相位偏移。前一种方法必须施加电信号,增加了系统的复杂 性。后一种方案,由于3×3分路器16自身带来的相位差,在干涉信号输出端18、19虽然可 获得非零的偏置相位,但是,偏置相位仅为系统并未工作在处,无法获得最大 线性工作范围。虽然该结构,可以通过端口18、19这两端输出信号相减获得等效的相位 偏置,但是需要两路输出光插损一致性很好,而且还需要电路的处理,增加了系统实现的 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实现方便的光纤干涉仪π/2相位偏置的实现方 法。
本发明提出的光纤干涉仪π/2相位偏置的实现方法,是通过3×3光纤分路器的分光 比的合理选择以及光路结构,用纯光路的方法实现π/2(正或负)的相位偏置,从而获得最大 的线性量程。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光纤干涉系统中,采用特殊分光比的3×3分路器23,该分路器的分光比为 20%∶40%∶40%,即输出端口的光强占总输出光的比例分别为20%、40%、40%。设24#、 25#、26#、27#、28#、29#分别是该分路器的输入输出端口。则具体输入输出关系如下表 所示:
当分别以端口24、25、26为光输入,相应的输出分光比例为20%的端口分别是端口 27、28、29,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距离检测机构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无线传输测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