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50499.6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东;张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L27/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多孔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多层结构,支架各层间含有多孔的过渡层,支架上下层的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过渡层通过下述方法制得:采用由聚合物、溶剂和致孔粒子组成的混合物作为粘合剂,固化后除去粒子,形成相互连通的过渡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中的一层或多层包含有孔径10-900μm、孔隙率20%-99%的多孔结构,不同层的孔径和孔隙率相同或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组成各层支架的基质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生物衍生材料或者它们的复合物;组成不同层的基质材料相同或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材料是具有自粘接性、可溶解性或可塑性的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材料选自可降解的高分子或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与生物衍生材料或无机材料的复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碳酸酯、聚原酸酯、聚酸酐、聚二氧六环、壳聚糖、海藻酸盐、透明质酸盐、胶原、明胶或丝素蛋白或它们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共聚物或共混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选自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尼龙、聚氨酯、聚甲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或聚硅氧烷或由它们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共聚物或共混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多层多孔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每一层的成型采用粒子致孔技术、无纺布技术、发泡成型技术或相分离技术以及三维打印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制备,其中每一层支架的厚度为0.1-100mm。
9.一种多层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作支架的聚合物原料、聚合物的溶剂和致孔粒子搅拌成混合物后获得多层支架的粘合剂,所述溶剂为溶剂A;
(2)将预先制得的多孔支架的各组成支架层直接使用或按所需形态剪裁,获得粘结面;
(3)步骤1)的粘合剂涂覆到粘结面上,形成连接层后,将待粘接的另一层支架置于其上面,并施加压力,待溶剂挥发后定型;
(4)定型完成后,除去压力,还需添加支架层,重复上一步操作;
(5)对上述相互连接的多层支架实施粒子脱除,使用粒子的溶剂将连接层的粒子溶出,干燥去除残余溶剂后,得具有相互连通孔结构的多层复合多孔支架,所述粒子的溶剂为溶剂B。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中致孔粒子的用量范围占混合物的20wt%-99wt%,溶剂的体积分数为20%-70%,粘合层的厚度为0.0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中的聚合物选自可降解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聚碳酸酯、聚原酸酯、聚酸酐、聚二氧六环、壳聚糖、海藻酸盐、透明质酸盐、胶原、明胶、丝素蛋白;或不可降解的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碳酸酯、尼龙、聚氨酯、聚甲醛、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硅氧烷;或由它们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共聚物或共混物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中的溶剂A选自丙酮、丁酮、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苯、甲苯、二甲苯、乙二醇、环己酮、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甲酸、苯甲醇或环己烷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中的致孔粒子选自无机盐、多糖、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或由它们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粒子是规则的球型或是不规则的多面体,粒径范围为10-9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B选自戊烷、己烷、庚烷、辛烷、环己烷或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中致孔粒子的用量范围占混合物的70wt%-9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04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袋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产品
- 下一篇:卷烟展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