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9V3(P2O7)3(PO4)2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42041.6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明;邝泉;董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5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li sub po 制备 方法 | ||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9V3(P2O7)3(PO4)2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混合前驱体:将锂盐或氢氧化锂、钒盐或钒的氧化物、磷酸盐或五氧化二磷混合后研磨或球磨,使之混合均匀成所述前驱体;其中,按照化学计量计算,锂、钒和磷元素的摩尔比为9∶3∶8;
(2)预处理:将步骤(1)混合均匀的前驱体在空气、还原性气氛或惰性气氛下250~450℃热处理2~10h,随炉冷却后再经过研磨或球磨,得到粉末状中间产物;
(3)烧结反应:将步骤(2)处理的粉末状中间产物在还原性气氛中650~850℃处理4~72h,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双磷酸钒锂Li9V3(P2O7)3(PO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在前驱体混合时加入含碳材料,步骤(2)在还原性气氛下或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所述预处理;所述烧结反应在所述还原性气氛下或在惰性气体下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或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在所述粉末状中间产物中加入含碳材料;所述烧结反应在所述还原性气氛下或在惰性气体下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3)所述烧结反应后加入含碳材料并再次烧结;所述烧结反应在所述还原性气氛下或在惰性气体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锂盐包括碳酸锂、醋酸锂或磷酸二氢锂;所述钒盐为NH4VO3和LiVO3;所述钒的氧化物包括V2O5、VO2或V2O3;所述的磷酸盐包括NH4H2PO4、(NH4)2HPO4或(NH4)3PO4。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所述的还原性气氛包括Ar/H2混合气、N2/H2混合气、氢气或氨气;所述的惰性气体包括Ar、N2、CO2或He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碳材料为碳水化合物、乙炔黑或石墨,含碳材料的加入量占前驱体和含碳材料质量总和的0.01~20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水化合物为葡萄糖、蔗糖、柠檬酸、纤维素或淀粉。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烧结反应后加入含碳材料,然后在惰性气氛中于650~850℃热处理2~20小时,得到碳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双磷酸钒锂Li9V3(P2O7)3(PO4)2,含碳材料加入量占产物总质量的0.01~20wt%。
10.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双磷酸钒锂Li9V3(P2O7)3(PO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20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