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机的吐油量降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40289.9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小津政雄;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8/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吐油量 降低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特别是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吐油量降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性价比高(能效高、成本低)的压缩机,有必要设计缩小占据大体积的电机的外径,并把电机的外径与壳体内径间的气体通路设计为最小。但是,正因为气体通路减小,则气体流通阻力变大,电机的上下端压力差增大,因此从旋转曲轴中心孔有大量油喷出到电机的上部,压缩机的吐油量严重增加,参与空调系统循环的油量增加,导致空调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性能与压缩机的信赖性都有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大幅度降低伴随着从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流出到空调系统中循环的吐油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吐油量降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吐油量降低装置,包括设置在密封壳体内的压缩组件和电机组件,压缩组件包括一个以上的气缸、曲轴、支撑曲轴的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置在主轴承和副轴承上的消音器,曲轴包括主轴、偏心轴和副轴,电机组件包括定子、转子和绕组,转子设置在主轴的外径上,定子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径之间围成一个以上的定子外周间隙,曲轴的轴心处设置有供油通路,电机组件和压缩组件将壳体的内部空间由上到下依次分隔为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和油池,供油通路的底端设置有与油池相通的供油管,其特征是
主轴上设置有轴气孔,该轴气孔的一端开孔于第一空间,其另一端开孔于供油通路;
或者,主轴中设置有与供油通路相通的轴气体通路,设置在主轴上的轴气孔的一端开孔于第一空间,其另一端开孔于轴气体通路;
或者,主轴承上设置有主轴承气孔,主轴承气孔的一端与主轴承的内径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空间相通;
或者,主轴承内设置有与供油通路相通的上环形槽,主轴承气孔设置在主轴承上,主轴承气孔的一端与上环形槽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空间相通;
或者,副轴承上设置有副轴承气孔,副轴承气孔的一端与副轴承的内径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空间相通;
或者,副轴承内设置有与供油通路相通的下环形槽,副轴承气孔设置在副轴承上,副轴承气孔的一端与下环形槽相通,其另一端与第一空间相通。
所述轴气体通路的下端与供油通路相通,轴气体通路的上端与第二空间相通,轴气体通路的上端中心设置有带第一细径孔的轴孔栓。
所述主轴的上方设置有带第二细径孔的转子孔栓,主轴、转子孔栓和转子共同围成转子空间,轴气体通路的下端与供油通路相通,轴气体通路的上端与转子空间相通。
所述转子的顶端设置有端环,端环上设置有端板,轴气体通路的下端与供油通路相通,轴气体通路的上端与第二空间相通,端板位于轴气体通路的出口上方设置有凸起。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吐油量降低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将排气通路的截面积定义为Am,将气缸压缩腔的排除容积定义为Vd,有Vd/Am≥3.2,其中,Am为定子外周间隙、转子气孔、和/或定子气孔的合计面积。
所述轴气体通路不与第二空间相通,或者,减小轴气体通路的开孔面积,以限制轴气体通路的截面积。
所述轴气体通路在连通油池和第二空间开孔端或通路途中,通过设置轴气孔、主轴承气孔、副轴承气孔、转子孔栓、轴孔栓或凸起减少该轴气体通路的流通面积。
所述轴气体通路开孔于第二空间的最小内径与供油通路的内径相比,小于等于15%。
本发明基于压缩机的排除容积Vd与电机的气体通路面积Am的比率Vd/Am,当该比率大于一定值时,使曲轴气体通路喷出的油为零或采用限制手段大幅度降低循环吐油量;本发明并不牺牲压缩机的容积与电机的效率。由于大幅度地降低循环吐油量后,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性能,还可以降低旋转式压缩机的制作成本和将旋转式压缩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Y-Y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对比的现有技术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和现有技术Vd/Am、OCR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402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冷媒加注器
- 下一篇:一种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