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34404.1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800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冷凝 复原 橡胶 尾气 循环 利用 装置 | ||
1、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脱硫罐的尾气引出管(1),其特征在于:尾气引出管(1)与尾气净化罐连通,尾气净化罐至少有两个,其相互连通,按尾气流向排序,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与尾气引出管(1)连通,第一、第二个尾气净化罐(2、3)分别通过冷凝液排出管(22、35)与冷凝液回收罐(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个尾气净化罐(2、3)的连通管道(21)设置于两者端部,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的另一端与尾气引出管(1)连通,冷凝液排出管(22、35)分别连通于第一、第二个尾气净化罐(2、3)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为空腔;第二个尾气净化罐(3)两端设置有夹腔(31),两夹腔(31)之间设置有多根连通管(32),其中一端夹腔与第一个尾气净化罐连通,另一端夹腔的底部通过冷凝液排出管(35)与冷凝液回收罐连通,其罐腔与冷却液进、出管道(33)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个尾气净化罐(3)的罐腔上部设置有排气孔(34)。
5、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包括脱硫罐的尾气引出管(1),其特征在于:尾气引出管(1)与尾气净化罐连通,所述尾气净化罐至少有三个,其相互连通,按尾气流向排序,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与尾气引出管(1)连通,第二个尾气净化罐(3)同时连通第一、第三个尾气净化罐,第一、第三个尾气净化罐分别通过冷凝液排出管(22、45)与冷凝液回收罐(6)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个尾气净化罐的连通管道(21、35)分别连通于三者端部,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的另一端与尾气引出管(1)连通,冷凝液排出管(22、45)连通于第一、第三个尾气净化罐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尾气净化罐(2)为空腔;第二、第三个尾气净化罐(3、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腔(31、41),每只尾气净化罐的两夹腔之间分别设置有多根连通管(32、42);第二个尾气净化罐(3)的一端夹腔(32)与第一尾气净化罐(2)连通,另一端夹腔(32)与第三个尾气净化罐(4)的一端夹腔(41)连通,第三个尾气净化罐(4)的另一端夹腔(41)的底部通过冷凝液排出管(45)与冷凝液回收罐(6)连通;第二、第三个尾气净化罐的罐腔分别与冷却液进出管道(33、43)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压冷凝式复原橡胶尾气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第三个尾气净化罐的罐腔分别设置有排气孔(34、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强维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440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FAU型分子筛膜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的工艺
- 下一篇:连续式固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