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稻飞虱和螟虫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复配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3487.2 | 申请日: | 2009-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慧芳;方继朝;刘宝生;王利华;钟万芳;谢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7/14 | 分类号: | A01N57/14;A01N43/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飞虱 螟虫 具有 增效 作用 杀虫剂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稻飞虱和螟虫具有增效作用的 杀虫剂复配组合,由唏啶虫胺和丙溴磷组合而成,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不易产生抗 药性等特性。
二、技术背景
近年来,水稻上发生为害严重的飞虱主要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灰飞 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其中褐飞虱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是我国及亚洲其它国家水稻生产的头等威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吡虫啉的大 面积推广,其高效和长效特性使得褐飞虱的暴发风险大幅降低。然而,褐飞虱在2005年 和2006年连续两年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大面积暴发,再次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 严重威胁。褐飞虱再次暴发的主导因子之一是害虫对吡虫啉产生了很高抗性。当前,药 剂防治仍是褐飞虱应急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防治用药选准与否,直接关系到防控的成 败。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效果明显下降后,吡蚜酮、噻虫嗪和唏啶虫胺等药剂成为了褐 飞虱防治的理想替代药剂。然而这些药剂虽然对褐飞虱防效理想,但对二化螟等水稻害 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另外这些药剂的速效性也不突出。灰飞虱近年来在江苏省及周边 省份发生严重,除直接为害水稻外,更因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 失。生产上大多数防治灰飞虱药剂没有兼具高效和速效特性,因而难以达到理想杀虫控 病效果。
螟虫是一类内源性水稻害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和白穗等。现有毒死蜱、丙溴磷等 有机磷类药剂虽然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等螟虫和褐飞虱等稻飞虱,但对上述重大害虫的持 效期不长,需要开发对二化螟和稻飞虱速效和长效兼备的药剂,以保证水稻的安全高效 生产。
丙溴磷是一种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化学名称为O-乙基-O-(4-溴-2-氯苯基)-S-丙基 硫代磷酸酯,为中等毒性杀虫剂。丙溴磷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作用迅速,对螟虫等害 虫活性较高,但其持效期短,需要与持效期长和毒性低的药剂复合以延长对害虫的控制 时间和降低毒性。
烯啶虫胺属于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化学名称为(E)-N-(6-氯-3-吡啶甲基)-N-乙基 -N’-甲基-2-硝基亚乙烯基二胺,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最早由日本武 田公司开发,现已国产化。该杀虫剂对各种蚜虫、粉虱、飞虱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具有 高效、低毒、内吸、无交互抗性、对作物无药害等优点。但该药剂的速效性差,对螟虫 等害虫活性低,需要与速效性好和对螟虫防效高的杀虫剂复合以提高对害虫的控制速度 和扩大杀虫谱。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丙溴磷和烯啶虫胺之间的互补作用,形成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 杀虫剂组合,具有增效、低毒、杀虫广谱和减缓害虫抗药性等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通过对烯啶虫胺和丙溴磷杀虫特性的系统分析,利用 持效期长的唏啶虫胺与速效性的丙溴磷两者的互补优势,将唏啶虫胺与丙溴磷按一定配 比组合,获得一种新型增效组合。该组合对稻飞虱和螟虫高效,兼有速效和长效控害作 用;且抑制害虫对单一杀虫剂(唏啶虫胺、丙溴磷)的抗药性。
本发明为一种对稻飞虱和螟虫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复配组合,由烯啶虫胺和丙溴 磷复合而成,丙溴磷和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0∶1~50∶1。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 对稻飞虱和二化螟增效明显,可提高防治效果;(2)可替代高毒性农药,并减少用药量, 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稻米、水产中农药残留;(3)兼有速效和长持效特性,而单一 药剂或速效差、或持效期短;(4)抑制稻飞虱等害虫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5)与单剂 相比,两种单剂组合可降低应用成本。
四、具体实施方式:
供试药剂:丙溴磷为山东烟台科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唏啶虫胺为江苏南通江山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将丙溴磷和唏啶虫胺按不同配比混合。
供试昆虫:复配剂中两种单剂组分之间的增效作用测定,所用的稻飞虱为室内饲养 的褐飞虱和灰飞虱3龄若虫,螟虫为室内饲养的二化螟2龄幼虫。
测定方法: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得出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对褐飞虱、灰飞虱和二化螟的共毒系数 和增效倍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油气泵站
- 下一篇:大型公交车自动变速器用内啮合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