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非Bragg共振的宽带高效消声管结构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3099.4 申请日: 2009-06-10
公开(公告)号: CN101572081A 公开(公告)日: 2009-11-04
发明(设计)人: 陶智勇;何维予;肖雨濛;王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G10K11/172 分类号: G10K11/172;G10K11/175
代理公司: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建和
地址: 210093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bragg 共振 宽带 高效 消声 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周期波导管的谱带结构理论,尤其是一种基于非Bragg共振现象的管 道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周期波导中的波动问题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声学方面最经典 的研究工作要追溯到1887年,Rayleigh研究了声波在密度周期变化的细弦中的传播, 导出了传播方程,并利用了Hill方法研究了方程的解。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数学 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声波和电磁波在周期波 导中的传播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1974年,Nayfeh利用多尺度展开方法得到了二维变截面声波导中两模式共振区 附近的有效一致性展开,解决了一般微扰展开在共振区附近失效的问题,从而得到了 共振区附近的波动方程的解(Sound waves in two-dimensional ducts with sinusoidal walls,J.Acoust.Soc.Am.56,768(1 974))。

1 983年,Bostrom用NF(null-field)方法研究了截面周期变化柱状波导中两个较低 模式的禁带(Acoustic waves in a cylindrical duct with periodically varying cross section, Wave Motion 5,59(1983))。

1997年,Bradley研究了周期波导中的线性耗散波的传播问题(Time harmonic acoustic Bloch wave propagation in periodic waveguides.Part I.Theory,J.Acoust.Soc. Am.96,1844(1994))。

直到近几年,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所谓Bragg共振现象上,或者 说他们大都忽略了远离Bragg共振区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在这些区域里恰恰 有可能出现非Bragg共振现象,即所谓的横向驻波模式的相互作用。

2004年,Pogrebnyak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在平面波导中的非Bragg反射现象 (Non-Bragg reflections in a periodic waveguide,Optics Comm.232,201(2004))。

2005年,申请人从理论上给出了声波导管中非Bragg共振出现的条件,并且简 单探讨了共振导致的频域禁带与波导管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Non-Bragg resonance of standing acoustic wave in a cylindrical waveguide with sinusoidally perturbed walls,Chin. Phys.Lett.22,394(2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一般消声管中消声频段和消声效果可控性差的问题,本 发明突破了传统扩张管消声器的限制,提出一种基于非Bragg共振机制产生宽消声带 宽的消声管结构。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是:基于非Bragg共振机制产生宽消声带宽的消声管结构。 该结构是管壁上设有周期起伏变化,每个周期起伏的变化是指管内壁具有凹凸环状的 起伏,每个变化周期的宽度与消声管平均半径的尺寸相当。该结构特有的高传输损耗 主要是由一种被称为非Bragg共振的波动现象导致的,其入射波为可听声,入射波模 式和方向可任意;所述消声管的管壁周期决定了消声频段,其管壁起伏大小决定了消 声效果。

这种结构可以通过改变周期管壁的参数,如周期的个数、起伏的大小等,可控制 消声管的消声量。通过对其管壁周期的选择,可以按实际工程需要改变消声频段。在 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可同时复合其它阻性消声方法,以提高吸声效果。此外,此结构也 可用作声滤波器。

我们的研究工作发现,当周期与平均半径可以比拟时,在波导内的声波会发生强 烈的非Bragg共振并产生频域禁带。在通常情况下,非Bragg禁带不仅不能忽略,而 且比Bragg禁带有更宽的带宽和更理想的消声效果。因此,基于非Bragg共振机制设 计产生宽消声带宽的消声管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消声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0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