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n(OTf)3在催化胺与碳化二亚胺加成反应中的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1455.9 申请日: 2009-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1543788A 公开(公告)日: 2009-09-30
发明(设计)人: 沈琪;朱雪华;徐凡;杜柱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B01J31/02 分类号: B01J31/02;C07C277/00;C07C279/18;C07C279/04;C07D295/215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陶海锋
地址: 215123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ln otf sub 催化 碳化 亚胺 加成反应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稀土金属化合物Ln(OTf)3的新用途,具体涉及Ln(OTf)3作为催化胺与碳化二亚胺加成反应合成胍的催化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胍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它作为主要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胍的衍生物还作为一类重要的辅助配体被广泛用于稳定主族金属、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因此研究它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常用的合成胍的方法是使用胺和合适的亲电的脒基试剂或可生成胍结构的试剂反应制得,这种方法是利用胺与脒上的离去基团进行置换,因此一般要求脒上的氮的取代基是氨基甲酸盐的保护基团,这个保护基团用来活化脒,促进脒和胺的反应,但这种方法仅限于合成单胍和N,N-二取代的胍(参见:①A.R.Katritzky,B.V.Rogovoy,Arkivoc 2005,4,49-87;J.C.Manimala,E.V.Anslyn,Eur.J.Org.Chem.2002,3909-3922;②L.Peterlin-Masic,D.Kikelj,Tetrahedron 2001,57,7073-7105;③J.Li,Z.Zhang,E.Fan,Tetrahedron Lett.2004,45,1267-1269;④E.Convers,H.Tye,M.Whittaker,Tetrahedron Lett.2004,45,3401-3404;⑥T.Gers,D.Kunce,P.Markowski,J.Izdebski,Synthesis 2004,37-42;⑦Y.Yu,J.M.Ostresh,R.A.Houghten,J.Org.Chem.2002,67,3138-3141;⑧Y.-Q.Wu,S.K.Hamilton,D.E.Wilkinson,G.S.Hamilton,J.Org.Chem.2002,67,7553-7556;M.Tamaki,G.Han,V.J.Hruby,J.Org.Chem.2001,66,1038-1042;⑨H.-J.Musiol,L.Moroder,Org.Lett.2001,3,3859-3861)。显然,这是一个非原子经济性的反应,因为利用该反应,在获得胍的同时,还有不需要的副产物,副产物的生成不仅给目标产物的分离带来了困难,而且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通过胺与碳化二亚胺的加成反应直接制备胍是一条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高度原子经济性的路线。尽管这一路线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在没有催化剂存在下,这一反应是很难实现的,现有技术中,见诸报道的相关反应有:

如脂肪族伯胺和碳化二亚胺在相当苛刻的条件下(120-140℃,3d)才能直接胍化得到N,N′,N″-三烷基的胍,而亲核性低的芳香胺或仲胺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很难和碳化二亚胺发生反应(参见:①Tin,M.K.T.;Thirupathi,N.;Yap,G.P.A.;Richeson,D.S.Dalton Trans.1999,17,2947.;②Tin,M.K.T.;Yap,G.P.A.;Richeson,D.S.Inorg.Chem.1998,37,6728.);

四丁基氟化胺可促进一些芳香胺与碳化二亚胺发生反应(参见:①P.Molina,E.Aller,A.Lorenzo,Synlett 2003,714-716;②P.Molina,E.Aller,A.Lorenzo,Synthesis 1998,283-287.);

二三甲基硅胺基锂也能催化芳胺与碳化二亚胺的加成反应(参见:Ong,T.-G.;O’Brien,J.S.;Korobkov,I.;Richeson,D.S.Organometallics 2006,25,4728-4730);

2003年加拿大的Richeson小组报道了结构式为{(Me2N)C(NiPr)2}2Ti=NC6F5的钛(参见:J.Am.Chem.Soc.125,27,2003 8101)和钒的亚胺化物(参见:F.Montilla,A.Pastor,A.Galindo,J.Organomet.Chem.2004,689,993-996)可以作为催化剂,成功地催化伯芳胺和碳化二亚胺的加成反应合成相应的胍,但仲胺不能用于该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14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