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0434.5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穆金才;倪杰;郭卫;董凤亮;吴培松;郭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保洁 前舱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保洁船,尤其涉及一种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河流、湖泊内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中杂物较多,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剧了水草生长,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清除和收集这些水草,人们研制了出了很多种河道保洁船,在河道保洁船的船体上设置有前舱收集装置。现有的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的结构包括:前舱,前舱通过设置在其前端上的前舱托架固定在船体上,在前舱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从动轴和主动轴,在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在从动轴上设置有与主动链轮相互配合的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输送排链相连接,主动轴与第一驱动马达相连接,在前舱的前端上设置有若干横向剪刀和用于驱动横向剪刀的第二驱动马达,在前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竖向剪刀和用于驱动第一竖向剪刀的第三驱动马达,在第二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竖向剪刀和用于驱动第二竖向剪刀的第四驱动马达。工作时,由第二驱动马达驱动横向剪刀、第三驱动马达驱动第一竖向剪刀、第四驱动马达驱动第二竖向剪刀,对河流、湖泊内的水葫芦、凤眼莲等水草和杂物进行剪切,由第一驱动马达驱动主动轴,主动轴通过输送排链带动从动轴旋转,从而将剪切后的水葫芦、凤眼莲等水草和杂物输送到垃圾存储舱。但是这种结构的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不能对剪切掉的体积较大的水草和杂物进行很好的收集,造成体积较大的水草和杂物仍漂浮在水面上,收集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收集体积较大的水草和杂物的收集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包括:前舱,在前舱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从动轴和主动轴,在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链轮,在从动轴上设置有与主动链轮相互配合的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通过输送排链相连接,主动轴与第一驱动马达相连接,在前舱的前端上设置有若干横向剪刀和用于驱动横向剪刀的第二驱动马达,在前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第一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第一竖向剪刀和用于驱动第一竖向剪刀的第三驱动马达,在第二支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竖向剪刀和用于驱动第二竖向剪刀的第四驱动马达,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安装杆,在安装杆上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滚轮轴支架和第二滚轮轴支架,在第一滚轮轴支架和第二滚轮轴支架的前端上设置有滚轮轴和用于驱动滚轮轴的第五驱动马达,在滚轮轴上设置有若干收集爪,在第一滚轮轴支架和第二滚轮轴支架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下端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液压缸的第二活塞杆的上端分别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装有这种结构的前舱收集装置的河道保洁船,可以很好的对河流、湖泊内体积较大的水草和杂物进行收集,收集效果好,收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河道保洁船的前舱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左视图。
图中:1、前舱,2、从动轴,3、主动轴,4、第一驱动马达,5、横向剪刀,6、第二驱动马达,7、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第一竖向剪刀,10、第三驱动马达,11、第二竖向剪刀,12、第四驱动马达,13、安装杆,14、第一滚轮轴支架,15、第二滚轮轴支架,16、滚轮轴,17、第五驱动马达,18、收集爪,19、第一滑杆,20、第二滑杆,21、第一滑槽,22、第二滑槽,23、第一液压缸,231、第一活塞杆,24、第二液压缸,241、第二活塞杆,25、前舱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飞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4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