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岕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922.2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卫华 |
地址: | 214207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制作方法,尤其是岕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清冒辟疆《岕茶汇钞》中记载:“茶之为类不一,岕茶为最”。明沈周题岕茶《岕 茶别论》中说“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 之云雾,其名虽大噪,不能与岕(茶)相抗也。”
据记载,岕茶色白、味老、香美,芳香藏味中,有如兰花香而味甘,香不外散,韵 清气醇,作婴儿肉香(体香)。
岕茶据史书记载为先蒸后焙,最主要的工序是焙茶,因为“焙数则首面干而香减, 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所以不光焙好就完工,而是焙好之后,“次过沸汤爁之”,第 二天如是重复,每焙爁一次为一宿火。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于清中期因此失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现代手段制作岕茶的工艺,再现了古代 岕茶,形成的茶叶白毫显现,具有鲜活的感官特征。主要是这样来实施的:
岕茶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步骤为:
1.摊放:含水率85%以下,在鲜叶摊放过程中,依据鲜叶嫩度,摊叶厚度而定,应 避免机械损伤,防止鲜叶红变。
2.杀青:温度控制在260-280℃,时间2-2.5分钟;
3.快速冷却:杀青出料后,2-3分钟内把茶叶温度降至3℃-5℃,让茶叶内部温 度迅速降低,可以保证茶叶颜色鲜绿;采用的方法可以用3℃-5℃的冷风急吹,使叶表 温度迅速降低。
4.揉捻:采用揉捻机空揉,不加压;
5、低温长烘:
依次进行:
(1)打毛火,温度30-35℃,待茶叶受热后,边翻炒边搓揉,整形,30-40分钟后 下烘焙机,8-12分钟内将茶叶快速冷却至3-5℃,此步用于定型定色;
(2)上烘焙机烘焙,温度30-35℃,烘焙2-2.5小时后,快速冷却,于8-12分钟 内将茶叶快速冷却至3-5℃,摊放5-6小时,此步能保持茶叶颜色,让茶叶内部的水份 通过叶表得以散发;
(3)再次于30-35℃烘焙5-6小时,摊放5-6小时,循环一次或若干次,至茶叶 含水率在3%以内,此步能使茶叶颜色完全定型;
(4)于80-85℃下烘焙,与打毛火时搓揉方向相同搓揉茶叶至白毫显现,水分保 持1%内。
本发明如果采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鲜叶,制作出的芥茶品质更加白嫩鲜活。
本工艺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除杀青温度、时间控制外,改变传统制茶自然冷却的不 足,以快速冷却方式让茶叶内部温度迅速降低,保证茶叶颜色的鲜绿,同时完全改变传 统烘培方式(70℃以上,历时短),采用低温长烘方式,整个烘焙历时4次以上,时间 约有20小时,制作工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形成的茶叶嫩白、显毫,感官特征鲜活,再 现了古书记载的岕茶色白,乳香(如兰花香又类似于婴儿体香)藏于味中,香不外散, 韵清气醇。
具体实施方式
岕茶制作工艺,制作步骤为:
1.摊放:至鲜叶含水率85%以下;
2.杀青:温度控制在260-280℃,时间2-2.5分钟;
3.快速冷却:杀青出料后,用3℃-5℃的冷风急吹,2-3分钟内把茶叶温度降至 3℃-5℃;
4.揉捻:揉捻机空揉,不加压;
5、低温长烘:
依次进行:
(1)打毛火,温度30-35℃,待茶叶受热后,边翻炒边搓揉,整形,30-40分钟后 下烘焙机,8-12分钟内将茶叶快速冷却至3-5℃;
(2)上烘焙机烘焙,温度30-35℃,烘焙2-2.5小时后,快速冷却,于8-12分钟 内将茶叶快速冷却至3-5℃,摊放5-6小时;
(3)再次于30-35℃烘焙5-6小时,摊放5-6小时,循环一次或若干次,至茶叶 含水率在3%以内;
(4)于80-85℃下烘焙,与打毛火时搓揉方向相同搓揉茶叶至白毫显现,水分保 持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龙背山森林茶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9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红茶中提取分离茶红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玉米种衣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