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356.5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姚恩涛;董静怡;周克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10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护结构 含水率 便携式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水率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属于含水率无损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对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因此出现了许多使用节能材料、节能技术的建筑物。对这些建筑物的建筑节能现场实测是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关键环节。建筑节能现场实测主要是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传热系数是衡量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参数,含水率对于围护结构的节能性影响程度也较大。建筑物围护结构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建造和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收较多的水分。相对于其它材料成分而言,水的质量热容和体积热容都很大,因此,围护结构中含水量的大小是影响传热系数的重要因素。判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仅靠材料是不能给出结论的,需要建筑完工后对围护结构进行含水率检测。
一般用于建筑墙体水分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红外法、微波法、中子测量法以及介电测量法。红外线法能够实现在线测量,但其测量结果受到被测物料表面特性、规范性、材质、被测物与探测器之间距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且红外线的透射性较差;另外,探测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温度漂移和时间漂移,使测量值的重复性受到影响。微波法测量墙体湿度,替代了传统测量法,使测量过程简单,并实现了快速、实时、在线及非接触无损伤测量,但微波测量过程中会受到密度、温度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所用的矢量分析仪成本太高,且不利于分层。中子测量法虽然很好,但其设备价格昂贵,而且不便用于建筑外墙的湿度测量。
目前,国内有一种测量建筑物含水率的仪器,采用介电常数法,根据电介质的介电常数随其水分含量而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理,通过介电效应产生的电学参数变化,间接测量建筑材料的含水率。这种仪器广泛用于建筑装修、防水工程基层材料的含水率测量及卷材层面渗漏源检查,还用于砌筑砖、隔热保温材料的含水率测量,亦可用于砼质量无损检测中的湿度检验。但是该仪器只能用于建筑物表面的含水率测量,而不能测量建筑墙体沿纵深方向的含水率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围护结构沿厚度方向不同深度的含水率测量而提出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包括探头、USB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其中:探头连接USB数据采集卡,USB数据采集卡连接计算机,所述探头包括高频震荡电路、驱动电缆屏蔽电路、微小电容测量电路、放大电路、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模拟开关和极板,其中:压力传感器接收手部施加的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和USB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USB数据采集卡的输出端和极板的输入端,极板接收被测围护结构的含水率信号,极板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缆屏蔽电路的输入端,高频震荡电路和驱动电缆屏蔽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微小电容测量电路的输入端,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小电容测量电路的输出端和USB数据采集卡的输入端。
一种基于该围护结构含水率便携式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把探头贴靠在被测围护结构上,使极板接触围护结构,其中:极板是由在同一平面上并排分布的八片相同但排列间距不同的铜片组成,分别为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第四铜片、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和第八铜片,手部施加在探头上的压力信号由压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处理后经USB数据采集卡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设定的压力门槛值来确定进入测试阶段;
B.测量含水率信号,步骤如下:
a.第一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10mm-12mm:计算机通过USB数据采集卡控制模拟开关分别选择第一铜片、第三铜片、第五铜片和第七铜片为驱动电极以及第二铜片、第四铜片、第六铜片和第八铜片为感应电极,分别对应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b.第二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20mm-24mm:计算机通过USB数据采集卡控制模拟开关分别使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短接作为第一驱动电极、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短接作为第一感应电极、第五铜片和第六铜片短接作为第二驱动电极以及第七铜片和第八铜片短接作为第二感应电极,分别对应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c.第三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58mm-62mm:计算机通过USB数据采集卡控制模拟开关使第一铜片、第二铜片、第三铜片和第四铜片短接作为驱动电极;第五铜片、第六铜片、第七铜片和第八铜片短接作为感应电极,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特种计算机
- 下一篇:一种测试土体弹性模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