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8356.5 | 申请日: | 200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姚恩涛;董静怡;周克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学成 |
地址: | 2100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护结构 含水率 便携式 测试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包括探头(1)、USB数据采集卡(2)和计算机(3),其中:探头(1)连接USB数据采集卡(2),USB数据采集卡(2)连接计算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1)包括高频震荡电路(4)、驱动电缆屏蔽电路(5)、微小电容测量电路(6)、放大电路(7)、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9)、模拟开关(10)和极板(11),其中:压力传感器(8)接收手部施加的压力信号,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8)的输出端和USB数据采集卡(2)的输入端,模拟开关(1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USB数据采集卡(2)的输出端和极板(11)的输入端,极板(11)接收被测围护结构的含水率信号,极板(11)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缆屏蔽电路(5)的输入端,高频震荡电路(4)和驱动电缆屏蔽电路(5)的输出端均连接微小电容测量电路(6)的输入端,放大电路(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微小电容测量电路(6)的输出端和USB数据采集卡(2)的输入端。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护结构含水率的便携式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把探头(1)贴靠在被测围护结构上,使极板(11)接触围护结构,其中:极板(11)是由在同一平面上并排分布的八片相同但排列间距不同的铜片组成,分别为第一铜片(A1)、第二铜片(A2)、第三铜片(B1)、第四铜片(B2)、第五铜片(C1)、第六铜片(C2)、第七铜片(D1)和第八铜片(D2),手部施加在探头(1)上的压力信号由压力传感器(8)和压力传感器调理电路(9)处理后经USB数据采集卡(2)输入到计算机(3),计算机(3)根据设定的压力门槛值来确定进入测试阶段;
B.测量含水率信号,步骤如下:
a.第一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10mm-12mm:计算机(3)通过USB数据采集卡(2)控制模拟开关(10)分别选择第一铜片(A1)、第三铜片(B1)、第五铜片(C1)和第七铜片(D1)为驱动电极以及第二铜片(A2)、第四铜片(B2)、第六铜片(C2)和第八铜片(D2)为感应电极,分别对应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b.第二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20mm-24mm:计算机(3)通过USB数据采集卡(2)控制模拟开关(10)分别使第一铜片(A1)和第二铜片(A2)短接作为第一驱动电极、第三铜片(B1)和第四铜片(B2)短接作为第一感应电极、第五铜片(C1)和第六铜片(C2)短接作为第二驱动电极以及第七铜片(D1)和第八铜片(D2)短接作为第二感应电极,分别对应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c.第三层含水率信号测量,测量深度为58mm-62mm:计算机(3)通过USB数据采集卡(2)控制模拟开关(10)使第一铜片(A1)、第二铜片(A2)、第三铜片(B1)和第四铜片(B2)短接作为驱动电极;第五铜片(C1)、第六铜片(C2)、第七铜片(D1)和第八铜片(D2)短接作为感应电极,测量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
C.测量上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间的电场感应信号后,由屏蔽线经过驱动电缆屏蔽电路(5)输出信号到微小电容测量电路(6),同时高频震荡电路(4)给微小电容测量电路(6)提供高频驱动信号,经过转换后的信号经放大电路(7)调理、放大后通过USB数据采集卡(2)采集并输入到计算机(3);
D.计算机(3)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出被测围护结构各层的含水率并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83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特种计算机
- 下一篇:一种测试土体弹性模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