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26198.X | 申请日: | 2009-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1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顺颐;马伟定;徐东;李君;杜吉辉;冯慧斌;孙雁飞;宁向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 地址: | 21000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策略 分布式 性能 监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管服务器根据全局信息定义一系列管理策略,这些管理策略都以XML文件的形式描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步骤2:网管服务器通过数据同步模块将策略分发到各个管理工作站;
步骤3:管理工作站能够根据自身管理域的特点,对网管服务器分发的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将网管服务器分发的策略转换成符合自身管理特点更详细地管理策略;
步骤4:管理工作站部署、执行相应的监测任务;
步骤5: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数据库同步模块上传到网管服务器;
步骤6:网管服务器根据收集到的各个网络管理站的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7:监测过程由于某种原因,监测需要转移到其他网络管理站,则将详细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数据通过数据同步模块转移到相应的网络管理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策略描述原则为:要尽可能的抽象,并需要根据各个管理域的特点定义管理策略,具体策略的进一步分析、描述让网络管理站去完成;策略文件只抽象地描述监测采集的方式、被管节点的IP地址、监测的内容以及监测的等级。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对网管服务器分发的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为:管理工作站中的策略描述要分析网管服务器的策略文件同时结合被管节点的特点产生详细的监测策略;具体包括:SNMP版本、OID类型、IP地址、监测的基准值、上升阈值、下降阈值、采集时间间隔、告警等级、监测任务的描述。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策略的分布式性能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监测任务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性能监测和网络性能监测:设备性能监测包括设备进程信息、磁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和CPU利用率,主要是针对网络中提供服务的重要节点设备;
6)CPU利用率:监测CPU利用情况,检查CPU是否长期满负荷运行记录CPU运行历史;
通过阈值设定,发现CPU过载,并告警;
7)内存利用率:监测内存利用情况,检查内存是否长期利用率偏高;记录内存使用历史;通过阈值设计设定,发现内存利用率过载,并告警;
8)磁盘利用率:监测磁盘利用情况,通过阈值设定当硬盘剩余空间小于阈值告警;当小于阈值时,还可以运行自己的程序或脚本来清理磁盘问题;
9)进程监测:监测系统中的重要进程运行状态,查看是否长期CPU、内存占用率偏高,通过阈值设置,在进程运行长期超出阈值时告警,以便管理员做出调整;
10)电源信息的监测:监测电源的剩余量和剩余时间,在低于阈值后产生告警,以便管理节点或节点自身采取一定的措施;
网络监测采用固定的时间间隔读取网络设备各个端口的流入、流出字节数以及流入、流出错误字节数,经过处理后形成关于端口流量的原始数据,结合性能监测的可用性、错误率等监测方面的计算公式得到网络性能指标,是反映网络性能的最要形式,具体包括错误率、利用率和丢包率三个主要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61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资源接纳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