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沸石砖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23830.5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傅明星;郭从盛;谭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16 | 分类号: | B01J20/1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23000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沸石砖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沸石吸附剂的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沸石砖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主要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和致病细菌。
沸石是一簇呈架状结构的多孔性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的总称,通常为粉末状。沸石硅氧四面体通过桥氧连接,可形成多环结构,并在三维空间上形成形状规则的环状空穴,能够吸附和截留不同大小的分子,因此又叫分子筛。沸石的阳离子交换顺序一般为:Cs+>Rb+>K+>NH4+>Ba2+>Na+>Sr2+>Ca2+>Li+>Mg2+。一些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如酚类、苯胺、苯醌、氨基酸等,也可被沸石吸附。由于沸石具有吸附和阳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性能,在水污染控制得到广泛的应用。
沸石处理废水的方法有静态法: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沸石和一定体积的废水,搅拌后,固液分离,得到清洁的水。动态法:将沸石装入中空柱中,将废水从下到上逆流,通过吸附柱,得到洁净的水。由于沸石的粒径较小(一般小于1mm),用静态法处理废水时,小粒径沸石较难从废水中分离;用动态法处理时,工艺较复杂。
本发明内容为将沸石吸附剂与水泥基材料混合制备成(尺寸大于10cm的沸石砖或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块体,通过沸石块体的吸附、渗透过滤作用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废水后的沸石砖,可作为强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砌砖或直接填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对沸石吸附剂吸附性能影响小的沸石砖的制备工艺,以克服因粉体状沸石颗粒细小,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原理:水泥基材料具有粘结能力,利用水泥基材料将沸石粘结起来,并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小,将沸石砖放于废水中或让废水从其中渗过,以实现废水净化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沸石砖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为:
(1)将外加剂加入水中混合均匀成水溶液,外加剂的加入量为水体积的5~10%,水溶液温度为50~80℃;
(2)在步骤(1)中的水溶液中加入水泥基材料搅拌均匀,所述水泥基材料与步骤(1)中的水的质量比为1~5∶1;
(3)在步骤(2)中加入吸附剂沸石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注入模具中,在20~100℃、湿度100%条件下养护1天后,将沸石砖从模具中取出,所述水泥基材料与沸石的质量比为0.5~5∶1;
(4)将步骤(3)中得到的沸石砖在温度20~100℃、湿度100%条件下养护7~28天后即成成品。
上述步骤(1)中的外加剂为松香皂、烷基苯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羧酸、骨胶、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蛋白和氧化石蜡皂及其它们的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水泥基材料为各类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或碱矿渣水泥。
上述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搅拌的时间为5~20min。
上述步骤(3)中所述沸石为人工合成沸石或天然沸石,所述沸石为含A型沸石、Y型沸石、X型沸石、P型沸石、ZSM-5沸石、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沸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沸石砖对沸石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制备的沸石砖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或有机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避免了沸石在粉体状态下使用的不便。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学院,未经陕西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38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客车的车身框架结构
- 下一篇: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内拉杆组件防冲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