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增压式初撑力保证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20200.2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曹连民;肖兴媛;张鑫;侯顺强;程居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增压 式初撑 力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支护设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支护设备作为煤炭企业建设高产、高效、安全采煤矿井、实现采掘机械化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关系到工作面内的人员安全、机器的正常工作和矿工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现在矿井的工作面越来越长,支护设备要求的压力和流量越来越大,这就对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泵站工作压力低、管路漏液、管路压力损失和人工操作加压时间短等原因,造成液压支架或单体液压柱有时达不到设计的初撑力,使液压支架立柱或单体液压支柱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为了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必须研制一种自动增压式初撑力保证器,保证液压支架立柱或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增压式初撑力保证器,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使用安全可靠,且能够保证液压支架的初撑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增压式初撑力保证器,包括缸体,缸体内设置有活塞,缸体的上端设置有盖体,下端设置有底座,活塞将缸体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的横截面积小于下腔的横截面积;盖体内开设有进液通道、中间通道和侧通道,进液通道与中间通道、侧通道相连通,中间通道、侧通道与缸体的上腔相连通,中间通道和侧通道内设置有一方向相反的单向阀;所述盖体内还开设有横向通道,横向通道的一端与单向阀下端的中间通道相连通,另一端通过弯管与缸体的下腔连通;所述盖体内还开设有为液压支架立柱或单体液压支架供液的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缸体上腔连通;所述盖体内还开设有泄压通道和排液通道,泄压通道与缸体上腔连通,泄压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排液通道与中间通道相连通,在中间通道内横向通道与排液通道之间设置有可开关的连通装置,中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与中间通道内壁密封接触的顶杆。
上述中间通道内横向通道与排液通道之间设置的连通装置采用中空的管状结构,管状结构的下方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设置在弹簧上,弹簧的下端与顶杆相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经泵站来的液体,通过进液通道进入中间通道和侧通道,进入中间通道上端的液体受单向阀的作用从而停止,进入侧通道的液体将单向阀钢球顶开,进入缸体上腔,液体经过缸体的上腔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通过出液通道与液压支架立柱或单体液压支架相通,一部分通过中间通道下端口直接作用在顶杆上,第三部分作用在活塞上。
经泵站进入上腔中的液体通过出液通道和液压支架换向阀与液压支架立柱下腔相通,给液压支架供液,使液压支架升架,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相接触。
同时经泵站进入上腔的液体推动活塞向下移动,下腔的液体经弯管、横向通道、管状结构和排液通道流到缸体的外面,使活塞处于最下端的位置。
当液压支架顶梁与顶板接触时,缸体上腔中液体的压力升高,推动中间通道下端口的顶杆上移,推动管状结构顶开单向阀钢球,此时密封垫封住管状结构的中间孔,使液体不能流到缸体的外面,这样经泵站来的液体通过进液通道、中间通道、横向通道和弯管流入缸体的下腔,推动活塞上移,这时缸体上腔的液体压力升高,并迅速达到液压支架立柱初撑需要的压力,完成液压支架升架过程,如果压力大于液压支架需要的初撑力时,缸体上腔的液体经泄压通道顶开单向阀流出,保证设备的安全,确保液压支架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由于泵站压力不足、管路损失、泄漏或操作人员过早的把操纵阀打到中位等原因而引起的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的问题,并且不影响液压支架的其它动作,该初撑力保证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20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花果之嫁接方法
- 下一篇:朱红栓菌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