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19504.7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三;国焕然;黎新春;梁永强;郭玉林;岳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43 | 分类号: | E21B17/043;B21D37/10;B21D28/2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宫克礼 |
地址: | 2627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杆防脱扣 连接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油杆连接装置以及制造该连接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中,油层中的原油大部分是靠人工举升的方式开采出来。人工 举升采油法之一的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是当前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采油方法。 由于设备简单、投资少、管理方便、适应性强,所以有杆泵采油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国内有杆泵采油约占人工举升采油总井数的90%左右,因此有杆泵采油 设备性能的好坏在石油开采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杆泵采油设备主要包括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及抽油泵,而抽油杆工 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目前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所用的抽油 杆大多只是单纯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来传递扭矩的,在下井和停机过程中经常 由于抽油杆本身克服不了卸扣扭矩,导致抽油杆频繁脱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脱效果好的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 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置,包 括杆体,所述杆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连接端和从连接端,相邻的杆体的所述主 连接端和所述从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 连接端和所述从连接端端面上的盲孔,所述盲孔偏心设置在所述端面上,在所 述盲孔内插装有防脱轴,所述防脱轴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盘上,所述主连接端 和所述从连接端形成的连接部螺纹连接有接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从连接端上螺纹连接有锁紧抗弯接头,所述 锁紧抗弯接头轴向压紧所述接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抗弯接头的两端分别为锁紧端和抗弯端, 在所述锁紧端设置有内螺纹,在所述抗弯端内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紧密 贴合在所述从连接端的外表面。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 置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专用钻孔模具旋紧在所述 杆体的毛坯的一端,使专用钻孔模具并紧在所述毛坯的端面,然后使用钻孔机 在所述毛坯的端面钻削出盲孔;所述专用钻孔模具包括钻孔模具圆盘和钻孔模 具接箍,所述钻孔模具圆盘焊接在所述钻孔模具接箍的端面,所述钻孔模具圆 盘上偏心设置有钻孔导向孔,所述钻孔导向孔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盲孔的位置相 对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 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连接端和从连接端,相邻的杆体的所述主连接端和所述从连 接端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连接端和所述从连 接端端面上的盲孔,所述盲孔偏心设置在所述端面上,在所述盲孔内插装有防 脱轴,所述防脱轴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盘上,所述主连接端和所述从连接端形 成的连接部螺纹连接有接箍;主连接端和从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连接盘,主连接 端和从连接端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在连接盘上的防脱轴,增强了抽油杆克服卸扣 扭矩的能力,减少了脱扣情况的发生;使用专用钻孔模具完成在所述主连接端 和从连接端钻削盲孔的操作,定位准确方便,钻削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的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锁紧抗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专用钻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专用钻孔模具的钻孔模具圆盘的结构 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向的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专用钻孔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抽油杆防脱扣连接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 两端分别设置有主连接端4和从连接端3,相邻的杆体的所述主连接端4和所 述从连接端3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主连接端4 和所述从连接端3端面上的盲孔13,所述盲孔13偏心设置在所述端面上,在 所述盲孔13内插装有防脱轴2,所述防脱轴2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盘5上开设 的通孔7上,所述主连接端4和从连接端3形成的连接部螺纹连接有接箍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