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硅胶表面共聚反应的色谱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12845.1 申请日: 2009-07-31
公开(公告)号: CN101987293A 公开(公告)日: 2011-03-23
发明(设计)人: 郭志谋;梁图;金高娃;梁鑫淼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1J20/286 分类号: B01J20/286;B01J20/287;B01J20/30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周秀梅
地址: 116023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硅胶 表面 共聚 反应 色谱 分离 材料 及其 制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谱分离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硅胶表面共聚反应的硅胶基质键合“非极性/极性共聚固定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离分析技术。硅胶基质十八烷基键合固定相是反相色谱最常用的分离材料。但是,十八烷基固定相只能提供单一的疏水作用力,对极性化合物的保留和分离选择性较差。因此,在常规反相固定相的基础上引入极性基团,发展能同时提供疏水作用力和极性相互作用力的键合固定相,补充反相色谱分离过程中的极性选择性是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Buszewski,B.et al,Anal.Chem.1997,69,3277-3284]。

当前,在反相固定相中引入极性基团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种,即极性包埋技术(polar-embeded)[Silva,C.R.et al,J.Chromatogr.A,2001,913,65-73]和极性封尾技术(polar-endcapped)[Layne,J.et al,J.Chromatogr.A,2002,957,149-164]。通过这两种技术能在非极性键合固定相中引入酰胺、脲基、醇基等极性基团,能有效改善反相固定相的极性选择性。但是,这种两种引入极性基团的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性包埋的方法是在每一个非极性的配基和硅胶之间插入一个极性基团,即极性基团与非极性配基之间的比例基本是1∶1,很难调控极性基团与非极性配基之间的比例。另外,极性基团与非极性配基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难以进行调控。极性封尾的方法是通过键合非极性配基后硅胶表面残余的硅醇基与极性硅烷试剂的反应引入极性基团,极性基团的数量和位置分布更加的不确定。

Wirth等发展了一种利用硅烷试剂在水合硅胶进行水平聚合反应制备色谱固定相的方法[Peter Fairbank,R.W.et al,Anal.Chem.1995,67,3879-3885]。该方法被用于制备丙基/十八烷基混合反相固定相和甲基/十八烷基混合固定相[Peter Fairbank,R.W.et al,J.Chromatogr.A,1999,830,285-291]。另外,该方法还被用于制备3-氯丙基硅胶[Hughes,M.A.et al,Ind.Eng.Chem.Res.2006,45,6538-6547;美国专利:专利号为5,695,882]。该方法为进行硅胶表面共聚反应提供了可能。但是,当前尚未出现使用此方法制备极性反相色谱固定相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非极性/极性共聚固定相”为功能基团的分离材料及制备该材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分离材料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Silica Gel为硅胶,NP为非极性基团,包括碳原子数为1~30的正链烷基、苯基等。P为极性基团,包括以碳原子数为1~12的正链烷基相连接的氯原子、溴原子、氰基、胺基、苯磺酸基、磺酸基、羧基、季铵基、醇基等。

本发明的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加入体积浓度为1%~38%的盐酸或硝酸溶液中,加热回流搅拌1~48小时,过滤,水洗至中性,于100~160℃下干燥至恒重。

(2)步骤(1)所得干燥硅胶置于相对湿度为20%~80%的气氛中24~72小时,使硅胶吸水增重0.5%~10%。

(3)硅胶表面共聚:将步骤(2)所得水合硅胶置于玻璃或者聚四氟乙烯反应容器中,氮气氛围下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均匀,滴加非极性硅烷试剂和极性硅烷试剂混合物,保持温度为20~200℃条件下搅拌2~48小时。

所用有机溶剂为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包括甲苯、乙苯、二甲苯、正己烷、正庚烷、正戊烷、正辛烷、环己烷等苯系物和烷烃。每克水合硅胶使用2mL~100mL有机溶剂。非极性硅烷试剂结构式为:

其中X为氯原子,甲氧基或乙氧基;n为0~29,A为苯基或甲基。极性硅烷试剂结构式为:

其中X为氯原子,甲氧基或乙氧基;n为1~12,B为氯原子、溴原子、氰基、胺基、苯磺酸基、磺酸基、羧基、季铵基、二醇基等。非极性硅烷试剂和极性硅烷试剂的比例为1/100~100/1。极性硅烷试剂和非极性硅烷试剂总的使用量为每克水合硅胶使用0.5mmol~5mmol硅烷试剂。

(4)洗涤和干燥:将步骤(3)的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并用甲苯、二氯甲烷、甲醇、水、四氢呋喃、甲醇等溶剂洗涤,固体产品在60~100℃条件下干燥12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2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