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泵送降压机械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0589.2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8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2 | 分类号: | F04D29/12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路云峰 |
地址: | 118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降压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机械密封装置,特别是一种带降压机构的机械密封装置,即一种可降低密封工作压力的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转动轴输送液体介质的设备中,转动轴与外部连接的地方需要有密封装置密封,特别是介质压力较高时主要采用机械密封装置进行轴密封。
机械密封装置是由至少一对垂直于轴线的动环和静环,并且动环或静环在轴向补偿元件(弹簧或波纹管)作用下作为补偿环使动静环保持贴合滑动转动配合构成,防止工作液体沿旋转轴泄漏的装置,动环与轴或轴套安装连接,静环与端盖或静环座安装连接,通过动环与静环摩擦端面相对滑动转动完成对旋转轴的密封作用。
现有技术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端面(动、静环摩擦配合端面)的前腔都是与被输送介质的高压腔(区)是相互通连的,机械密封装置的前腔承受较高的压力,机械密封装置密封端面两端的压差越大,对机械密封装置的影响和要求就越大,压力越高越影响机械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并需要配置相对制造成本较高、结构较复杂的耐高压结构的机械密封装置。而使机械密封装置封端面两端的压差减小或平衡,则可大大减轻对轴密封装置的要求,大大提高机械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减少或不需要相应的附助设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降低机械密封装置工作压力,改善机械密封装置工作条件,延长使用寿命的螺旋泵送降压机械密封装置。
本发明包括至少一对垂直于轴线的动环和静环,并且动环或静环在轴向补偿元件(弹簧或波纹管)作用下作为补偿环,动环与轴或轴套安装连接,静环与端盖或静环座安装连接构成的密封构成,其特征是在轴或轴套上连接安装设有外螺纹轴套,在机体上固定安装有与该外螺纹轴套滑动间隙配合的外套,在外螺纹轴套或外套上开设有回流节流孔,外螺纹轴套随轴转动与外套配合形成螺旋泵。
本发明外螺纹轴套随轴转动与外套配合形成螺旋泵,将动环和静环配合密封端面前端腔A内的液体介质泵送推向螺旋泵前侧腔B,从而降低动环和静环配合密封端面前端腔A的压力,由螺纹轴套或外套上开设的回流节流孔调节密封端面前端腔A内的压力,降低动环和静环配合密封端面前后端的压差,使动环和静环配合密封机构处于低压状态下工作,大大减轻对机械密封机构的要求,大大提高机械密封机构的密封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或不需要相应的附助设施,同时大大提高机械密封装置对高压介质的应用能力,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弹簧补偿动环为补偿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弹簧补偿动环为补偿环。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波纹管补偿动环为补偿环。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设有两对动、静环配合的密封装置。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表示了波纹管补偿静环为补偿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至少一对垂直于轴线的动环1和静环2,并且动环或静环在轴向补偿元件(弹簧或波纹管)作用下作为补偿环,动环1与轴或轴套3安装连接,静环2与端盖5或静环座4安装连接构成的密封机构,其特征是在轴或轴套3上连接安装设有带外螺纹的轴套6,在机体9上固定安装有与该外螺纹轴套6滑动间隙配合的外套7,在外螺纹轴套6或外套7上开设有回流节流孔8,节流孔8沿圆周均匀分布开设,外螺纹轴套6随轴转动与外套7配合形成螺旋泵。
本发明在外套7内孔上开设有与外螺纹轴套6上的螺纹60方向相反的内螺纹70,其配合外螺纹轴套6上的螺纹60工作效率更高。外螺纹轴套6和外套7上所开设的螺纹60、70是单头螺纹或者是多头螺纹。
附图1实施例所示,为弹簧式机械密封装置,弹簧21补偿动环1为补偿环,动环1安装在推环22上,推环22与轴套3固定安装,静环2安装在端盖5上,在轴3’上连接安装设有带外螺纹的轴套6,在机体9上固定安装有与该外螺纹轴套6滑动间隙配合的外套7,在外螺纹轴套6上开设有回流节流孔8,外螺纹轴套6随轴转动与外套7配合形成螺旋泵。
附图2实施例所示,其基本构造与附图1实施例所示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外套7内孔上开设有与外螺纹轴套6上的螺纹60方向相反的内螺纹70,外螺纹轴套6随轴转动与外套7配合形成螺旋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先导式顺序阀
- 下一篇: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偏航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