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包镍纳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10232.4 | 申请日: | 200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国;耿殿禹;姜菁菁;韩拯;李达;王振华;张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H05K9/00;B22F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纳米吸波材料的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在氩气和 氢气混合气氛中制备氧化锌包镍纳米吸波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解决电磁波日益严重的污染,材料的吸波性能的研究很有必要。最 近,为解决移动电话,智能传输和局域网络电磁干扰的问题,在X波段 (10~12.4GHz)和Ku波段(12.4~18GHz)吸收微波的需求日益增加。
应用吸波材料可以达到防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和对设备的影响, 同时还能干扰雷达探测,使军事目标避免军事打击。
专利200810070597.1公开了核-壳型轻质宽频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 方法,该复合吸波材料由羰基铁粉(CIP)、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 苯胺(PANI)和石蜡组成,其中CIP、PMMA和PANI形成双层包覆核-壳型 结构,然后与石蜡混合制成轻质宽频复合吸波材料。
专利200610018278.7公开了氧化锌吸波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将锌粉与 碳质还原剂,经配料及混匀,在气压保持0.1-0.2Pa的条件下通入空气,加 热至900-1200℃、反应5-200分钟即可得到氧化锌吸波材料,该氧化锌吸 波材料的堆积密度0.02-0.20克/立方厘米,比表面积为80-100平方米/克。
专利00135713.1公开了一种防电磁辐射的吸波材料。其特点是一种由 分子筛基微粉和银粉混合而成的组合物,它可以在其中加入高分子粘结剂 作为涂层材料使用,也可以与制造防电磁辐射部件的原料混合使用。
类似的技术还有许多,但没有制备氧化锌包镍的纳米吸波材料方法。
本发明补充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电弧制备氧化锌包镍的纳米吸 波材料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氧化锌包镍纳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这 种材料是由纳米级镍外面包裹氧化锌组成的纳米胶囊,由于氧化锌外壳的 存在将有效的提高纳米胶囊的耐氧化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锌包镍纳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阴、阳 极在工作气体下电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技术制备,工作气体为氩气和氢 气,阴极为钨,阳极靶材为元素镍和锌,镍和锌的含量占40-100%,阳极 靶材为镍粉与锌粉混合压成的块体,所用的压强为1Mpa~1Gpa。
本发明中采用电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制备技术,在电弧放电过程中, 电子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w=电量×电压,电子的电荷量为e=1.6×10-19库仑, 当电压V=2伏特时,因而可以得到2eV=2×1.6×10-19库仑×伏特=3.2×10-19焦耳。根据温度的微观定义,E=W=3/2kT=2eV=3.2×10-19焦耳,把玻耳兹曼 常数代入便可得到电子温度T,T=23200K。
这仅是考虑单独电子行为。电子能量很大、温度很高,但数量很少。 当等离子态变为正常态时,温度骤降,这为熔点相对高的镍形核提供了条 件。低熔点的锌,则吸附在镍的上面,形成锌包镍的纳米颗粒,即所说的 纳米胶囊。由于纳米金属粒子的粒径小、比表面大,在空气中极易氧化, 因而难以应用,但表面是氧化物,则稳定得多。锌包镍的纳米颗粒,在空 气中,锌被氧化形成氧化锌时,则变成为稳定的氧化锌包镍的纳米吸波材 料。
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锌包镍纳米吸波材料提高了纳米胶囊的耐氧化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装置说明图,其中:1上盖、2阴极、3阀、4靶、5、观察 窗、6档板、7铜阳极、8通冷却水、9夹头、10铜坩锅、11直流脉动电源、 12氩气、13氢气;
图2中(a)为ZnO包裹Ni的纳米胶囊的透射电镜的形貌像,(b)为ZnO 包裹Ni的纳米胶囊的放大图;
图3为ZnO包裹Ni的纳米胶囊的X光衍射谱;
图4中是ZnO包裹Ni的纳米胶囊的:(a)介电常数ε,ε′为实部,ε″ 为虚部;(b)磁导率μ,μ′为实部μ″为虚部;(c)科尔-科尔(Cole-Cole)半 园;(d)当ZnO包裹Ni的纳米胶囊与蜡复合时,μ″(μ′)-2f-1的频率函数曲 线;
图5为吸波材料在厚度分别为1.90mm,1.95mm和2.00mm时,电磁波 反射损失和频率的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0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钢管组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模拟发动机的汽车实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