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用发光二极管电流自动辨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8659.0 | 申请日: | 2009-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3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华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华南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大围翠***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发光二极管 电流 自动 辨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二极管驱动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电流 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管从发明至现今的广泛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由于以往发光二极管 主要用于显示用途,电源利用效率相对次要、甚至有时被视为不考虑的因素, 基于以上原因,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控制一般十分简单,如一般产品只使用固 定电压源供电辅以串接电阻限流,而有的低端应用例甚至不加入任何限流措施, 只利用电源或控制器件内阻达到限流目的,这类形的电路设计在日常低功率、 低成本应用无疑是足够的,但从电源效率、可靠性及稳定性角度看,还是差强 人意。
受益于新材料及制造工艺的高速发展,发光二极管在亮度表现较过去已有 大幅改进,由于发光二极管属于固态器件,机械强度高,体积小巧,有利于高 效光学设计,损坏机理速度缓慢,能提供过十万小时以上使用寿命,不含有害 重金属汞,最近成为一个十分具吸引力照明用光源。
照明用发光二极管与一般发光二极管比较,在应用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 方:首先,其驱动电流较大,功耗较高,其次,发光二极管原本不利并联连接, 近期发光二极管生产技术已有效掌握比较统一电气参数,容许多个发光二极管 并联连接。再次,电流需要控制于合理范围内,以避免在一定散热条件下温升 过高,影响发光效率及寿命。
现时所有成熟电力光源都几乎清一色使用电压源供电,例如普通灯泡、霓 虹灯等,光源负载数量变化在固定供电电压下只影响负载电流,电源电压无需 根据光源负载数量作出调节。发光二极管供电源需求为直流电流源,与一般直 流电源并不直接兼容,原因是发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为一个二极管压降加一个 串接动态电阻,发光二极管在固定电压供电条件下因为参数的变化,如出厂参 数偏差、温度、导线电阻等,而不能达致稳定负载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当发光二极管负载数量改变,供电电流需要作出适当调节, 在供电电流改变后系统电压会随着改变,并不是一个恒定数值。
现有技术中的并联连接发光二极管供电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固定输出电压电源,通过发光二极管内阻及系统接线电阻限流,因参数变 化甚多,这种方案很难对负载电流作准确调控,一般只用于低要求产品。
固定输出电压电源,在每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加上限流电路达到稳流目的, 能有效准确控制电流,但系统元件数量较多,不利降低成本及提高可靠性。
可调电流源供电,需要根据系统内已知发光二极管数量在安装时对电源输 出电流作适当调整配合,对不熟识发光二极管光源电气特性安装人员容易造成 错误设置,影响系统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用发光二极管电流自动辨识方法,当 发光二极管并联网络中的某些发光二极管参数发生变化,或发光二极管并联网 络中加入新的支路时,自动辨识负载的电流要求,并适当的对输出电流作出调 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网络电流自动辨识方 法,用以辨识一个发光二极管网络所需的供电电流,该发光二极管网络包括并 至少两条并联的支路,且每条支路上串联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该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在每条支路内提供一个与所在支路电流需求成反比的辨识电阻,使得每 条支路中的辨识电阻与支路电流需求的乘积均相等;
b)在这些辨识电阻两端施加一小于所在支路的发光二极管导通电压的检测 电压,从而得到一个参考电流;
c)根据该参考电流确定所有支路总的驱动电流。
优选的,所述参考电流通过一个电流电压转换电流转换为参考电压供给驱 动该发光二极管网络的控制电源。
优选的是,所述等效电阻与支路电流需求的乘积为具有第一值的常数。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电流与参考电流的比值为具有第二值的常数。
优选的是,所述设置于支路内的辨识电阻的一端连接一个辨识端子,另一 端连接控制电源的负极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设置于支路内的辨识电阻的一端连接一个辨识端子,另一 端连接控制电源的负极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设置于支路内的辨识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网络 的正极输入和负极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华南,未经黄华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86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切换方法
- 下一篇:球形阀芯及其隔膜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