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07515.3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1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见崎健一;黑木一义;黑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7/00 | 分类号: | B62J27/00;B62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 二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乘员座位前方具有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已知有在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前方具有气囊组件的机动二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9793号公报(图7)
在专利文献1的图7中,在机动二轮车上设置有内置气囊的气囊组件20(附图标记借用该公报中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在该气囊组件20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箱30,在该燃料箱30的后方配置有乘员落座的主座位10。
在气囊和设于车体侧的带用支撑52之间,当展开气囊时,将展开的气囊与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51连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气囊组件20和主座位10之间,配置有燃料箱30,并设有在使气囊展开后用于将气囊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51。若存在替换支承带的技术,则是优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替换将气囊保持在展开的位置的支承带的技术。
第一方面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具有:头管、从该头管向后方左右延伸的主架、设于这些左右主架之间的燃料箱、从主架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座架、支承于该座架且乘员落座的乘员座位、设于该乘员座位前方的气囊组件,该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气囊组件配置于燃料箱的后部上方,并且,安装于从左右主架向上方延伸设置的支撑部件。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料箱的后部上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气囊组件。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燃料箱、气囊组件和支撑部件被 箱盖一并覆盖。
第四方面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箱盖的与气囊组件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的脆弱部。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座架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在该副燃料箱设有将燃料向发动机侧输送的燃料泵,燃料箱和副燃料箱之间利用流过燃料的管道连结,利用燃料泵从副燃料箱向发动机供给燃料。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于气囊组件配置于燃料箱的后部上方,故与配置于燃料箱前方的情况相比,可以将气囊组件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通过将气囊组件进一步靠近乘员而配置,从而不使用在车体和气囊之间连接、在气囊展开时将气囊保持于规定位置的支承带,而可以使气囊展开到规定位置。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在燃料箱的后部上面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配置有气囊组件,故能够以不从燃料箱上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气囊组件。若能够以不从燃料箱上面突出的方式配置气囊组件,则可以抑制燃料箱上面的凹凸,使燃料箱上面流畅平整地形成,并可以抑制燃料箱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降低。
另外,通过将气囊组件配置于在燃料箱后部上面形成的凹部,从而在气囊展开时,朝乘员侧展开,不使用支承带即可有效地展开气囊。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由于燃料箱、气囊组件和支撑部件被箱盖一并覆盖,故可以将气囊组件配置于乘员附近,并可以大幅提高燃料箱及其周边部的外观性。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箱盖的与气囊组件相对的部位形成有包含切口部的脆弱部。在气囊组件非动作时,气囊组件被箱盖覆盖,可以保持车辆的外观性。另外,在气囊组件动作时,利用气囊的膨胀,沿脆弱部形成开口,可以顺畅地进行气囊的膨胀展开。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座架设于左右,在从上方看车辆时,在这些左右座架之间配置有副燃料箱,故可以利用副燃料箱来补充因设于燃料箱的凹部而减少的燃料的收纳容量的相应减少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副燃料箱及燃料供给装置与发动机靠近配置,从而可以谋求车辆的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通过谋求低重心化和质量的集中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所具有的罩支撑架(カゥルステ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前部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配置于燃料箱后部上方的气囊组件及其周边部的立体图;
图6(a)、(b)是本发明的罩支撑架的作用说明图;
图7(a)、(b)、(c)是本发明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于机动二轮车的气囊组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b)是其比较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7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页类处理装置
- 下一篇:机动二轮车的后侧罩支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