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特异性寡肽-力达霉素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00090.3 | 申请日: | 200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芳;甄永苏;商悦;金莲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C12N15/70;A61K38/1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 厚;王 为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性 寡肽 霉素 强化 融合 蛋白 ec ldp hr ae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已经位居人类疾病中三大主要 死亡原因之首。传统的肿瘤化学治疗,由于靶向性不明确、选择性不强、特异性 不高和极易产生耐药等,导致其存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损害正常组织细胞,影 响疗效和生存期等缺陷。靶向性治疗则可克服传统化疗的不足,提高抗肿瘤治疗 的效果。在靶向性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单抗存在对实体 肿瘤渗透能力差的缺点。因此,采用小分子寡肽配体取代单抗的作用,已成为靶 向药物的一个发展方向。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称HER1)、HER2、HER3和HER4都是跨膜 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ErbB)的成员。该家族成员有着相似的结构,均由胞外 配体结合结构域、胞内激酶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组成。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 导致受体发生同二聚化或异二聚化,从而激活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活化 一系列的胞内信号通路,最终促进细胞的生长、增值、分化和迁移。EGF是EGFR 的天然配体,以EGF或抗EGFR的单克隆抗体为导向分子构成的融合蛋白,能 够通过EGFR介导的内吞作用而进入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从而发挥特异性 杀伤作用。EGF由53个氨基酸组成,与受体结合的区段位于其C环。HER2 目前还未发现其天然配体,但在发生二聚化时,它是其他受体优先选择的对象。
ErbB受体家族与人类癌症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EGFR和HER2。ErbB 受体发生改变的肿瘤通常更具有侵袭性,而且病人往往也预后不良。例如:在 25-30%的乳腺癌中HER2基因呈高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肿瘤中EGFR 大量表达或发生突变等,这就使得EGFR和HER2成为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 目前临床使用的靶向ErbB受体的药物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克隆抗体,用 于结合受体的胞外结构域;另一类是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机制是竞争 性地结合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ATP结合位点。这些药物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化 疗药物联合应用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耐药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研究显示,EGFR和HER2是协同发挥作用的,共同导致NIH 3T3细胞的癌 变,而单独的任何一个受体都不足以引起细胞的转化。另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其 他受体配基存在的情况下,靶向于某一ErbB受体的抗肿瘤药物的效果会被抵消。 此外,一些临床前的体内外研究也显示,对ErbB受体的双重抑制要比单独靶向 一个受体的抗肿瘤效果好。
力达霉素(Lidamycin,LDM)也称C-1027,是从我国湖北省潜江县土壤中 分离得到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菌种保藏号:CGMCC No.0704) 产生的烯二炔类抗生素,是迄今报道过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最强的大分子肽类 抗肿瘤抗生素。体内动物试验表明,LDM对小鼠结肠癌26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对人肝癌Bel-7402和盲肠癌Hce-8693等多种人移植瘤均有较好疗效[中国抗生 素杂志1994,19(2):164-168]。LDM由辅基蛋白(LDP)和烯二炔结构的发色 团(AE)两部分组成,发色团是力达霉素分子的活性部分,辅基蛋白对发色团起稳 定保护作用。LDM的发色团和辅基蛋白系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因而可在体外将 其拆分与重建。LDM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成为构建新型导向药物的理想“弹 头”[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1,23(6):563-567]。
小型化和高效化,是解决当前单抗治疗剂所遇难点的重要途径。本发明的目 的,是以靶向EGFR和HER2的两个寡肽Ec、Hr为导向分子,以LDM为“弹 头”,制备双特异性强化融合蛋白。该强化融合蛋白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强烈的 杀伤作用,体内试验对人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疗效显著。本发明所说的 双靶点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迄今为止尚未见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00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