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制方法及绕线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21510.7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3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幸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萨比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B65H5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徐敏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绕线机 | ||
1.一种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卷轴、与该第一卷轴对向配置的第二卷轴、可滑动地插入该第二卷轴中的绕线芯轴、引导向该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以及向该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
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二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同样,直至该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及上述第一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二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与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之间,上述第一卷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从上述第二卷轴的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线材每绕制一次或特定次,在其一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一卷轴以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一卷轴也压向该绕线芯轴而移动。
7.一种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卷轴、与该第一卷轴对向配置的第二卷轴、可滑动地插入该第二卷轴中的绕线芯轴、引导向该绕线芯轴绕制的线材的线材导板、向该线材导板供给线材的供给装置、以及使上述各装置动作的控制装置,
在第一层绕制中,直至绕制结束,上述第二卷轴、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它们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
同样,直至该第一层绕制结束,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随着上述绕制的进行依次从上述第二卷轴分离,并通过该分离,在此时于线材被绕制的位置上,在事先已经在此绕制的线材和上述第二卷轴之间,维持有适合该线材外径的特定间隙,
在这种状态下,由上述供给装置供给的线材进入上述所维持的间隙中,依次绕制在绕线芯轴上而实施第一层绕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关于第一层最初的绕制,从其开始之前至结束期间,上述第一卷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直至上述第一层绕制结束,间歇性地进行上述绕线芯轴以及上述第一卷轴从上述第二卷轴的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线材每绕制一次或特定次,在其一次或特定次的绕制接近结束时,上述第一卷轴以及绕线芯轴暂时向上述第二卷轴施力,
然后,立即恢复至上述施力之前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即使在第二层以后的绕制中,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其位置关系也保持不变,
并且,为使此时的线材绕制位置,也相对于上述线材导板以及上述供给装置保持其位置关系不变,而移动上述第一卷轴、上述第二卷轴以及绕线芯轴,实施该层的绕制。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卷轴向上述绕线芯轴施力,而当上述绕线芯轴移动时,上述第一卷轴也压向该绕线芯轴而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绕线芯轴与上述第一卷轴啮合,使旋转角度不变且在轴向上的滑动自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萨比克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萨比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15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