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捕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08513.7 | 申请日: | 2008-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J·C·威尔科克斯;J·M·韦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勃兰登堡(英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14 | 分类号: | A01M1/1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林振波 |
| 地址: | 英国西***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捕虫器 | ||
1.用于捕虫的设备(10;110;210),包括:
发射诱虫光的至少一个诱虫光源(60a;60b;160a;160b);
被构造成使昆虫固定不动的至少一个昆虫固定装置(190);
保持所述诱虫光源和所述昆虫固定装置的壳体(12;112;212);
至少部分地将诱虫光源和昆虫固定装置隐蔽在视线之外的前盖 (50;150;250),以及
设置在壳体上的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昆虫能进入所述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光导管(70a;70b;270a;270b), 所述光导管(70a;70b;270a;270b)具有紧邻所述诱虫光源以捕获 从所述诱虫光源发射的诱虫光的第一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附近 以便采取诱虫光源被保持为基本在通常的旁观者的视线外的方式向外 投射强(78a;78b)的诱虫光的第二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所述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光通 道(14a;14b;114a;114b;214a;214b),所述光通道(14a;14b; 114a;114b;214a;214b)被构造成使得诱虫光以漫射图案(77a; 77b)离开所述至少一个光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通道包括反 射表面(26a;26b;126a;126b;226a;226b),所述反射表面用于 从所述至少一个诱虫光源向外以及从所述设备向外反射诱虫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前盖(50)防止诱虫光 源直接沿后部壳体面板(20)的法线方向以及在法线任一侧的30-40 度以内发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所述设备可产生形成具有强度 渐变的光图案(79a;79b)的漫射和集中的光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导管具有沿至少 两个方向延伸以有效地使诱虫光沿预期方向弯曲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导管是板状结构, 并且光导管的第二端部为细长形状,从而光导管从所述设备向外投射 成直线的强的诱虫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导管将所述开口 分成两个分离的室,并且包括多个孔口以允许昆虫从一个室横穿至另 一个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前盖还包括多个窗 口(295),通过所述窗口发射诱虫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窗口是透明的 或者被遮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诱虫光包括在UV-A 光谱内的光分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诱虫光的主要分 量具有在345nm和375nm之间的波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发射人眼可见的光的至少一个可见光谱光源(80a;80b;180a; 180b)。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见光谱光源不 发射在UV-A光谱内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可见光谱光源被 定向为将光投射到墙壁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前盖(50)从端 面板(30a;30b;130a;130b)向上和向下延伸一定距离以将所述至 少一个可见光谱光源屏蔽于视线之外。
1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适于 安装在墙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勃兰登堡(英国)有限公司,未经勃兰登堡(英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85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内置防护垫的衣服
- 下一篇:电子设备用筐体的电磁屏蔽结构





